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食貨志》裡的一筆良心賬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漢書·食貨志》是闡述漢代三農問題及國家財政手段的大文章。食貨的定義是:“洪範八政,一曰食,二曰貨。食謂農殖嘉穀可食之物,貨謂布帛可衣,及金、刀、龜、貝,所以分財布利通有無者也。二者,生民之本,興自神農之世。”

今天有一個時尚詞,叫新農村建設。《食貨志》裡講的,是中國的老農村建設。以前的史官,是記錄國家歷史的官員,也是給國家做頂層設計的行家。在《食貨志》裡,班固規劃了一個村莊藍圖:

八戶人家,井田一方,九百畝為一村落。每戶“各受私田百畝,公田十畝,是為八百八十畝,餘二十畝以為廬舍”。八戶人家各擁有兩處屋所,農忙時田野裡一處,秋收後邑里一處。“在野曰廬,在邑曰裡。”“春令民畢出在野,冬則畢入於邑。”每戶受十畝公田,是預防鄰里糾紛。誰家房基地寬了,誰家的莊稼爬到別人地裡去了,這一類的隱怨可免除。“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

以前的百姓不叫公民,叫子民,皇帝是家長,老有所養,少有所教是國家義務。“民年二十受田,六十歸田。七十以上,上所養也;十歲以下,上所長也;十一以上,上所強也。”人到七十古來稀,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國家要贍養。十歲以下的孩子,地方**有責任保護他們健康成長。十一歲到二十歲“受田”之前,地方**要督促他們奮發好強。教育是**的重要工作。“裡有序而鄉有庠。序以明教,庠則行禮而視化焉。”“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始知室家長幼之節。十五入大學,學先聖禮樂,而知朝廷君臣之禮。其有秀異者,移鄉學於庠序。庠序之異者,移國學於少學。諸侯歲貢小學之異者於天子。”在小學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十五歲以後才進行愛國、愛黨以及專業教育。班固的這個設計是合情理的,在小學學習做人,年齡大一些,再學習別的。小學階段是不適宜進行“革命接班人”訓練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