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面的早飯比食堂裡花樣多,煎餅果子能隨便加料(食堂只有蛋餅皮),粢飯糰也能吃出不同餡兒來,還能買幾個包子饅頭當點心。
不用晨跑完去食堂排隊,又能吃到不一樣的菜色,爽得不得了。
只有莊家明不太開心。
原本晨跑完去食堂的路上,兩人還能說說話的,她不去就沒法同路,而且也剝奪了他帶早飯的機會。
他不爽,但不說,絞盡腦汁找別的機會。
這天中午,他看到芝芝趴在走廊的欄杆上放鬆眼睛,馬上回教室拿出準備好的本子給她:“題目我出好了。”
芝芝眼睛一亮,馬上劈手奪過:“我看看。”
她書都快翻爛了,再看也看不出個花來,想知道知識點的盲區,只能靠做題和與旁人對照。
莊家明就是她的對照組。
“你慢慢看。”大庭廣眾之下,他努力壓抑著嘴角的弧度,“你的題別忘了,我還等著呢。”
“知道啦。”芝芝見題心喜,等不及想做一做,轉頭就鑽進教室。
莊家明沒來得及叫住她,眼睜睜看著她離開,心裡只剩下“……”。要不是相交多年,他真的會懷疑她不是看上了自己,是看上了他的題。
今天就放過你。他想,等高考完,你等著。
芝芝並不知道自己一不小心渣了下。在她看來,高中階段什麼也不能幹,不如多花點心思在學習上,高考考得好,兩人能站在同一個層次,才能正兒八經得談戀愛、談未來。
來日方長,到時候想幹點什麼都行,何必急於一時呢?他不懂事,她不能跟著瞎胡鬧,這是對他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然而,她不小心忘記了,自己的閾值,遠比莊家明高得多。於過來人而言,和喜歡的人說話算不上什麼大事,拉手悸動一兩次就差不多了,後面更刺激的事才值得期待。
可他不是啊。
貨真價實的少年人根本沒想過進一步親密接觸,就惦記著每天和她說說話,有機會拉拉手了。
一言以蔽之,慘。
唯一能夠安慰到他的只有那個金榜題名符了。他原想塞筆袋裡,上課就能看著,後來想想覺得不保險,摺好塞進了學生證裡。
值日生每天查三次學生證,課間操一次,眼保健操兩次,天天要佩戴。學生們一般在裡頭塞上飯卡,基本不離身。
他將符藏在飯卡和學生證中間,外面還有塑封,萬無一失。
每次摸到塑封下微微凸起的紙痕,莊家明心裡就泛起綿綿不絕的甜蜜來。這回也不例外,他忍不住就想,要不算了,我不和她算賬了,她肯定是怕高考考不好,沒法和我在一起才那麼急的。
不行不行,好幾次了。相反的念頭很快跑出來打擂臺,氣咻咻地說,某人過分不止一次兩次了,必須給她個教訓——至少要掐掐她的臉。
正天人鬥爭著,簡訊來了。
[啊啊啊啊啊你找到了我一個記錯的地方!!!一分,我又搶回一分!太開心了!!給你的題目我也寫好了!明天就給你!!]
她真可愛。
莊家明看著這條訊息,瞬間原諒了她。
第87章 優等生
芝芝看書鬼打牆的問題, 其實算得上是複習的最後一關。其他學生還遠遠不到這個程度, 這會兒正面臨另一個難題:知識的整合與重建。
第一輪複習是按照書本走的,相當於短時間內迅速過了一遍高一高二的內容。但考試不是這麼考的, 得打亂了重來。
比如語文,文言文是個老大難, 語文老師就單獨把這一塊提出來, 再過一遍課本上的範文, 然後開始專項練習。
歷史亦然。以前古今中外的政治, 古今中外的經濟,現在就變成了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 外國的政治經濟。
芝芝的思維導圖就是這麼在班裡“火”起來的。
但說實話, 很多人借了去抄,作用寥寥, 類似的圖在各種輔導書上都有,光看完全沒用,必須自己畫出來才算完。
老師們不會教怎麼畫這個,用的是最簡單的辦法,做題。
題海戰術飽受爭議, 卻是個非常有用的辦法。
多做多看, 就能找到題感。
啥叫題感?就是看到題幹, 就知道要考什麼, 把知識點填充進去就行。
說著容易, 做著難。
聰明人和笨人的區別就在這裡, 聰明人做得多了, 就知道怎麼回事,笨人再怎麼努力,也被題目玩弄於鼓掌。
關知之以前就是笨人,而家長老師則喜歡用另一種委婉的說法:有點小聰明。
什麼叫小聰明?就是她雖然也被題目玩弄,但會總結套路。
高考的大部分內容是基礎知識,只要不蠢,勤奮點死記硬背,多多少少是能拿到分的,再稍微會一點套路,比如英語作文裝個X,語文用點比喻排比,老師們也會盡量給分。
但她依舊是個笨人,因為她沒有掌握真正的學習能力。
假如這麼說還略顯抽象,那麼不妨舉個栗子。
站的簽約寫手千千萬,不開竅的就是怎麼寫都沒有人願意看的,因為摸不著門路,日更一萬也無用。有點小聰明的,就是會選題材、蹭熱點、找套路的人,他們很難成神,但賴以餬口沒有問題,勤勞一些的,未嘗不能上金榜。
關知之過去就是這樣的層次,靠日更和套路,抱上了一本線的尾巴。但她不能成神,因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有能力的人,是看了文(題目)就知道對方為什麼能火(考的是什麼),然後寫出對讀者胃口的大紅文。
莊家明?他更過分了,是那種一本成神,全靠感覺,不分析市場,隨隨便便出版賣影視,還覺得自己沒做什麼的傢伙。
芝芝不肖想能變成莊家明那樣,但經過磨練,她慢慢靠近了有能力的那種。
學習能力有天生的,也有後天培養的。在校園環境下,要鍛煉出這種能力並不太容易,職場裡卻要明確很多。
上司和同事不會像老師那樣傾囊相授,要學本事,就得自己下功夫學。二十六歲的芝芝,記憶力、體力甚至對知識的消化能力,都不如十六歲的自己,可這種鍛煉出來的能力,配合她年輕的身體,終於讓她邁上了更高的層次。
離高考不到150天,卷子越發越多,每天的作業就是厚厚一摞。可層次不同,芝芝對於浩如煙海的題目,感受到的不再是焦慮、痛苦或是茫然。
她知道自己可以解決,更希望能夠碰到難倒自己的題目。每找到一道不會的題,就等於是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分數。
刷題,不再是應付,而是挖寶。
她終於有一點了解到了莊家明刷題的快樂。
咳,以前不該叫他大魔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