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居然拿聖人的字作比,簡直是辱沒了聖人。”
魏峰嬉笑一聲道:“殿下您是知道的,老奴我大字不識幾個,只是看著殿下的字分外像而已。”
林墨沒有做聲,看了一會兒道:“這幅字給燒了吧!”
“燒了,殿下這多可惜,多好的字啊……”見林墨直直盯著自己,魏峰下面的話也說不出去口,連忙應聲稱是。等到林墨轉過頭不在看向自己,魏峰才暗自嘀咕,殿下最近的氣勢好足啊,威嚴十足,這便是天子之相嗎?
林墨讓魏峰又鋪了一張紙,打算繼續練字。
魏峰鋪好紙後便開始研墨,林墨思索著,下了第一筆,邊問道:“最近那起弊案如何?”
魏峰還未來的及思索林墨為何問這事,便把自己所知道的說了出來,畢竟是科舉弊案,京師上上下下都傳遍了,魏峰自然也略知一二,內侍們最愛看的便是文官的熱鬧,尤其是這種狗咬狗的熱鬧,便是林墨不吩咐,魏峰也會探聽個仔細,“皇上著蘇尚書調查,工部侍郎郭攸之倒是上奏說,言官有聞風而奏,恐有不實之處,況且現在並未開榜,給事中所奏舉子取中如否並不清楚,已經調取硃卷,打算重新翻閱了。放榜日期也延至三月初二,陛下聖明,怕是這兩天案子就能水落石出了。”
禮部除了祭祀的事宜之外,科舉也是他們的職權所在範圍,只是這禮部尚書郭攸之是內閣次輔崔萬之的學生,這事情倒要值得思量了。
怕是不會這麼快平息,林墨心下暗道,幕後之人不把程敏振拉下水,是不會死心的。
“程大人如何?”
魏峰應道,“程大人上了道奏疏,言自己問心無愧,希望早日查個明白,還他一個清白。”
林墨一笑,“程大人倒還是那個性子。”
魏峰暗自嘀咕,自然還是那個軟硬不吃的性子,要說這個程大人還參過自己一本,雖說最後沒有對自己造成什麼影響,但是魏峰對他可沒啥好感,他被查辦了,那對於魏峰來說,可是大大的好事啊。
但在林墨面前,魏峰可不會說那種話,觸林墨的黴頭,見林墨話語中的意思似有維護程大人的意思,忙道,“程大人吉人天相,定然會洗清冤屈。”
洗清冤屈?林墨暗歎,這可不一定,怕的還是惹了一身汙名,落得了個丟官棄職的下場。要知道原著裡這程敏振便是被這件弊案弄死的,這件事也就罷了,還只是在女主背景裡輕輕巧巧的提了那麼一嘴。若是不仔細,恐怕都找不到此事。
林墨放下筆,吩咐魏峰將自己的寫的東西收起來,林墨著了一身天青色的錦袍,帶著打扮成下僕的魏峰,身邊還有幾個力士,是魏峰不放心特意調過來的,悠悠然出了宮門。
然後直接奔到張翰林家。
張翰林家有一子,雖然現在才十五,但是未來卻很可觀。
林墨清楚的知道,這傢伙可沒表面上看的那樣和善好欺,以後會考中二甲一十二名,授翰林庶吉士,後來官至戶部尚書,為人狡詐,後來當上了男主的戶部尚書,成功的掌握了天下的錢袋子。
見到張宗後,林墨只說了一句話,“想救沈思齊嗎?”
原先見到林墨進來打算行禮的張宗,聽到這話,大驚失色,“陛下此言當真,真有法子救沈師兄?”
林墨找張宗,是因為林墨清楚,張宗是沈思齊的同門,張宗曾經去會稽求學,拜了心學大儒溫子亞為師,而沈思齊同樣也在他門下,只是這層關係,林墨也是看了原著後才知曉的。
畢竟一個是公爵世家,一個寒門士子,現在,任誰也不會將這兩個人聯絡在一起的。
林墨看著張宗臉上激動的紅暈道,“這是自然。”
張宗臉上的暈紅稍退,有些疑惑道,“陛下怎麼知道沈師兄之名,又為何打算救沈師兄。”
“朕救你沈師兄自然是有理由的,只是這理由你不用知道。”林墨走到張宗面前道,“只是若朕不管你沈師兄,恐怕你沈師兄在劫難逃吧。”
廢話,沈思齊身上可沒這一遭,恐怕是被人誣告的,既然這樣,肯定要救他一救,不然的話,劇情歪了怎麼辦??
要知道後面沈思齊和張宗還有戲份呢,雖然現在一個在大牢裡,一個還未曾科舉。
張宗面色發苦,林墨所言他自己自然是清楚的,雖說朝政清明,但是張宗也清楚,這件弊案分明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此次牽連的舉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舉子身後的程敏振,朝廷大佬的角力,自然輪不上張宗這樣的小蝦米。
想到至今還被羈押在順天府的沈思齊,張宗暗想,目前情況再壞也不過如此了,想到這裡,張宗沉聲道:“願聽陛下吩咐,還望陛下如前所言,救助我師兄。”
林墨微笑的看著眼前緊張的少年道:“這是自然,附耳過來!”
=============================================================================
此次有些人鬧的實在有些過分了。
二月份的京城自然是冷透心扉的,只是對於已經過了會試正在等著放榜的舉子來說,這京都的寒意根本無從畏懼,他們在焦急的等待著放榜的結果。
勝者跨馬遊街,看盡京城美景,享受同鄉羨慕,在家鄉甚至還會為他建立進士牌坊,將這份榮耀永永遠遠的記住。
敗者自然是失意落魄,有人趁著年輕打算下次再拼搏,也有人失意離去,在窮鄉僻壤當一個小小的屬官。
只是今年的春闈,卻是讓人分外的看不透,先是順天府將會稽會館中的三位舉子帶走,接著禮部出告示道三月初二日放榜。
這架勢,分明是此次科舉有了變故,舉子中有家族長輩在朝中為官的放出話來,道是,“有言官參主考官程敏振洩露試題,那幾個被抓去的舉子便是程敏振私洩之人。”
此言一出,舉子之間當真是如同炸開了鍋一般。
程敏振乃是南地有名的大儒,在南方舉子中頗受敬仰,便是那被抓進順天府中的沈思齊,也是會稽有名的才子,鄉試得了解元,便是此次不利,也放不著如此這般。
對於這次的科舉弊案,眾多舉子議論紛紛,有人相信當真是他們所為,也有人道程公素來清正,沈解元前程遠大,自然不是會做出這種事的人。
眾多說法議論紛紛,尤其是那些自認為落榜的舉子更是活躍,大周朝雖也有不談國事的話語流傳。但對於,這些未出仕的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