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分卷閱讀344

熱門小說推薦

確實有問題。可早在幾個月前,他就提醒過自家閨女了,自家閨女卻說不礙事兒,反正她也不指望靠醫館掙錢,只要開著就行,開哪兒不是開。

好吧,自家閨女都這麼說了,他也不好再說啥了。再轉念一想,不掙錢就不掙錢唄,反正自家鋪子越開越多,賺的銀錢也越來越多,家裡也不缺醫館那點兒收益,自家閨女愛咋整就咋整吧,只要她開心就好。

姜寶勝心裡有數,可趙永忠不知道呀,今天尤其嘴大的他又勸道,還是換吧,反正這些鋪面都是咱們兩家的,換起來一點兒都不費事兒。

趙三娘聽他爹這麼說,嘴都快氣歪了。

自己在家再三交待,做人要低調,要低調,矇頭發大財才是真的好。他爹嘴上答應得好好的,可做出的事兒根本就不是那回事兒。沒看見桌上坐著這麼多許家人嗎?你咋隨隨便便就當著外人的面兒,把自家的老底給洩了呢?

趙三孃的擔心不無道理,譚氏聽了趙永忠的話後,心裡立時就活動了起來。

先前她就在奇怪,姜家怎麼敢把醫館開在這兒。不是說這兒不好,恰恰相反,在她看來,這兒很快就會興旺起來,是開鋪子的理想地方。她奇怪的是,這兒的租期那麼短,他家就不怕契約到期後房東會攆他們走嗎?就是不攆,主動權掌握在房東手裡,房東八成要提高租金才肯續約吧。

聽到這兒,她才明白,敢情他們兩家就是這些鋪面的房東,自然不必擔心攆人或加租了,醫館才會想怎開就怎麼開。

之前在靜海的時候,許家主要和趙老爺子夫婦以及老趙家二房打交道,譚氏和三房趙永忠一家並不怎麼熟。

在譚氏的印象裡,趙永忠就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人,經常聽他孃的吩咐,扛著一大袋的土產給趙成藍送來。趙成藍收了東西,連口水都不給她三哥喝,就把人給打發走。遭遇如此冷待,趙永忠也不生氣,下一次接著任勞任怨地送東西過來。

後來她聽說趙永忠一家欠下了印子錢,被趕出了家門,還嘆息了一聲人善被人欺。

可沒過多久,趙成藍暗地裡派人去趙永忠家開的鋪子裡使壞的事情就在鎮上傳開了,她這才知道趙永忠家居然做起了生意,所做的生意中還包括豆腐買賣。就在她想去進一步打聽時,趙成藍與人有私之事被揭露了出來。這下子,她不得不為保全自家的名聲而殫精竭慮,再也沒有工夫去打聽趙永忠家如何了。

不久後,受趙成藍的惡名所累,她家再也沒臉在鎮上待下去了,就搬去了府城,不再過問長樂鎮一帶的人和事。直到那一天,肖守安上門來搶她大閨女,她才再次見到了趙永忠一家。

那天,趙永忠夫婦見她和家人傷的不輕,就很熱心地把他們送去了醫館。當時,詹家丫頭也跟過去了。那丫頭和她提過一嘴,說趙永忠一家就是她的東家。

那時她就在想,趙永忠家的生意越做越大了,居然還做起了木器生意,可還沒等她和趙永忠夫婦攀談一二,他夫婦二人就急急忙忙地走了。

直到剛才為止,她知道趙永忠家起來了,又是開吃食鋪子,又是開木器坊,卻萬萬不曾想到,這樣老實沒用的莊稼人居然能置下這麼大一份兒家業。

所以說,她雖知道不少關於趙永忠家的事情,卻也有限。要真論交情,她家和趙永忠一家還真沒什麼太大的交情。

不過還好,趙永忠一家發達了卻沒有看不起人,從這兩次的相處中就可以看出來,他們還是很熱心腸,很樂於助人的。

於是譚氏就和趙永忠說,她有個不情之請,想請他答應將自家的鋪面多租幾年給他們許家。

趙永忠這個老好人,根本就不懂得拒絕,一聽譚氏開口央求,想都不想就答應了下來,還說租金就看著給就行,都是親戚,不計較這些。

正文 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受歡迎

趙永忠這話說的,可把趙三娘給氣的,差點兒沒衝過去捂住她爹的嘴。

哪裡就是親戚了?別說趙成藍已經被許家休了,就是趙成藍還在許家,自己也不會認趙成藍的婆家人為親戚。自家老爹也太不講究了,拿什麼人都當親戚看。

不過到底礙於人多,趙三娘不好意思當場發飆,也就忍了下來。

其實,她能忍下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她一直念著許家當年對她的善意。

趙三娘想起,當年許繼業待他們姐弟幾個還不錯,每次陪著趙成藍回孃家,他都會給他們幾塊糖吃。

如今趙四孃家持有蘇記製糖坊的乾股,自家還設有糖果作坊,只要趙三娘發話,隨時可以調來成車成車的糖。在她眼裡,糖已不再是稀罕物。

可在當年,他們姐弟幾個一年到頭都吃不到幾塊糖,許繼業給那些糖足可以讓他們高興上好幾天,算是他們灰暗童年裡的一抹亮色。

就衝著這份善意,她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把鋪面長期租給許家好了。但,僅此而已,親戚什麼的,她是堅決不會認的。畢竟想到許家曾是趙成藍的婆家,她心裡就多多少少還有些膈應。

吃罷午飯,趙永忠夫婦留在宋家繼續嘮嗑,趙三娘可沒這種閒工夫,她得儘快趕回去忙生意。

家裡頭這麼多生意,縱然有不少掌櫃幫著照看,很多事情還是需要趙三孃親力親為的。尤其明天就是初二,是各處掌櫃前來交賬本的日子,她得回去好好想想,有沒有什麼話要交待給那些掌櫃的。

當趙三娘所坐的車途徑城南嘉善街時,她為了趕時間,便讓車伕抄近路。車剛拐進一條小巷,就遇到十來個小毛孩子擋道。

只見這十來個毛孩子幾乎人手一根竹竿,就是沒有竹竿,也拿著掃帚,再不濟就是拎著根雞毛撣子。

這些小鬼是要學著綠林大盜攔路搶劫嗎?

趙三娘話本看多了,經常會想多了。

不過今天這些小鬼的想象力顯然比趙三孃的還要豐富,按照個子高矮排成一排,從最高的那個開始喊:“楊家大郎在此!”依次喊過去,一路喊到了楊家八郎。最搞笑的是,站在隊尾的那個黃毛丫頭居然拄著把掃帚自稱是佘老太君。

這些孩子估計不是第一回做這種事了,貌似經驗還很豐富,喊完就跑,並不戀戰,根本就沒有給趙四孃家車伕訓斥他們的機會。

趙三娘嘴角忍不住抽了抽,小聲嘀咕道:“這些小鬼是看戲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