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五十八章 鹽政(中)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後世常有人說明亡於萬曆,也有說明亡於嘉靖的。其實拋開明代祖制和封建社會自身劣根性不談,從政務實操層面上來說,明代滅亡的第一個多米諾骨牌,是葉淇推倒的。

在鹽法初壞之時,弘治帝若能頭腦清醒,明白開中之法對明朝邊防的重大意義,就不會被葉淇忽悠改為鹽引折色,而應該反向解決開中法出現的問題。

改了鹽引折色後,直接帶來的三個破壞性後果:一是朝廷雖獲得了年入百萬兩銀子的短利;但數年之後徹底崩壞的開中法讓九邊糧草轉運成本激增,最後增加到數千萬兩以上。到崇禎時,雖狂加遼餉,仍杯水車薪。

二是商墾荒廢,致使邊地糧價高企,形成惡性迴圈。九邊日益高漲的糧價導致財政枯竭,而被財政枯竭壓垮的朝廷繼續搜刮民間,最後積重難返。

三是繼續加重了邊防和內地的吏治腐敗。鹽引折色之後,自弘治帝以降,皇帝大肆濫賞鹽引,再加上九邊文官、武將偷賣,戶部發引前被請託等等,導致鹽引大量集中在權貴豪商之家和內廷大璫之手,他們都將持引獲利視為平常。開中取引的正經鹽商守支多年,破產者數以千計——朝廷付出了鹽利流失和邊防糧草自行轉運的雙重代價,僅僅富了這些食利階層。

因此,萬曆初年的有識大臣例如王國光這樣的,向朱翊鈞喊出“大明危矣!”這樣的振聾發聵之音,就不足為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