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作品相關 第十九章 內憂外患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1745年(乾隆十年),噶爾丹策零汗去世,準噶爾內部爭權奪利,互相攻伐長達數年,嚴重削弱了汗國的實力。所屬部眾或厭戰、或避亂,紛紛向東歸於清王朝,為清統一西域、完成自康熙以來的未竟之業創造了條件。1755年(乾隆二十年)春,清軍兵分兩路,北路自烏里雅蘇臺西進,西路自巴里刊出擊,約期會師於博羅塔拉(今博爾塔拉)。4月,兩路會師;5月進佔伊犁,清統一天山以北地區,8月,阿睦爾撒納因未獲準成為準噶爾四部大汗發動叛亂,伊犁失守,定北將軍班第以下500餘眾遇難,次年初,清軍出兵平叛,仍以西、北兩路分兵推進;3月,會師伊犁,阿睦爾撒納出逃俄羅斯,清軍收復天山以北地區。

1755年5月,曾被準噶爾扣押在伊犁數十年的天山以南維吾爾人首領大和卓博羅尼都、小和卓霍集佔兩兄弟前來軍營,表示願率屬下30餘戶投順清政府。喀什噶爾巴喇特和卓也來軍營歸附,並表示願率兵協助清軍招撫和統一天山南路清本擬送大和卓博羅尼都往北京朝覲,留小和卓霍集佔於伊犁照管部屬,清軍則分兵前往天山以南駐防,但阿克蘇阿奇木伯克阿不都等向清政府請求,讓大、小和卓迴天山以南招撫和管束維吾爾人。於是清廷決定,改派大和卓博羅尼都前往阿克蘇,並組織一支由清軍、歸附的準噶爾部隊及維吾爾人組成的混合軍隊隨同博羅尼都前往南疆招撫和駐防。小和卓仍留伊犁。阿睦爾撒納叛亂後,小和卓附逆。清軍出兵平叛,霍集佔畏懼,逃到天山南路,進而鼓動大和卓反清。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4月,霍集佔自稱巴圖爾汗,公開反清作亂,殺害前來宣撫的清軍副都統阿敏道及兵士百餘人。隨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專制政權。次年初,清軍出兵天山南路。9月,在當地維吾爾人民的支援下,清軍兵不血刃進駐阿克蘇、烏什兩城。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5月,以隨軍的庫車阿奇木伯克鄂對招撫和田。次年7月,衝破大、小和卓的頑抗,進佔葉爾羌、喀什噶爾兩城。大、小和卓出逃,被巴達克山首領擒殺。天山以南遂告平定,西域統一。西域始稱“西域新疆”或“新疆”,其中有“故土新歸”之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