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六章 童年吃食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媽媽嫁過來那時候,家裡連米飯都是吃不起的,只有牆角一堆地瓜還能支撐一下,讓自己不受飢餓。靠祖祖輩輩生活在農村的莊稼人,是以地瓜為主要食糧的。這倒沒別的原因,無非地瓜高產,易種,好吃。那時,農民辛辛苦苦幹上一年,到秋後,牆角處能有一大摞地瓜,就是最大的欣慰了。

那個年代,吃飽飯是個大問題。那會兒還是生產隊吃大鍋飯時期,凡是有勞動能力的村民都得下地去幹活,掙公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分到一點點口糧,來維持生計。

生產隊是集體主義時代農村的基本勞動單位,一個村分為若干個生產隊,各個生產隊擁有自己的耕地、農具、牲畜,隊員集體勞動,勞動記“工分”,再按“工分”多少分配穀物等。稻穀是國家的,稻穀收割之後,分配到各家各戶的糧食有限,有的村民吃不飽,營養根本談不上。隊裡的糧食分下來根本維持不了幾日,可是這時都沒有吃的。畢竟都是長個的年輕人,有的村民偷偷到大溝裡捉摸魚蝦和田雞,改善伙食。還有的村民餓得沒辦法,去偷原本是給豬吃的紅薯。

集體吃大鍋飯的時代維持不下去了,最後還是解散,各吃各的。

80年代分田到戶,實行生產責任制,農民開始過上了小農經濟的幸福生活。

農村的地瓜有黃心白心紅心三種,當然,最好吃的要屬紅心地瓜了,又香又甜又糯,可以蒸著吃或者烤著吃或者蒸熟以後晾成幹。白心地瓜含水比較多,澱粉含量不夠,沒有紅心的甜,口感也沒有紅心的好。紅心的,特別甜,特別好吃!白心的當然也可以這樣用,但沒有紅心的甜。白心的都是用來提取澱粉的,然後再加工成薯粉儲存,可做薯粉條吃。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