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三十五章 賣谷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稻穀收回之後,不管是留作口糧的,還是賣到糧站的,都先收到家裡存放,那時候農村房屋都不大,有客廳的就堆在客廳,沒客廳的堆在廚房或者房間,往往佔據了整個屋子。

屯積口糧,山區農家一般用的是屯,做法與“曬墊”相似,相比於“曬墊”,更窄更長,大約只有兩尺寬,長度不太固定,根據需要可以打製的很長。

底下放上木板,有一層厚厚的稻草,隔離地面防止受潮,隨著稻穀倒入,一圈圈展開,一圈圈往上繞,稻穀越多,升得越高。竹屯最怕老鼠咬,這是山區農村為何家家戶戶都養貓的原因。

老家的口糧,一般用倉存入,木頭製成,打製的特別結實,底下有個開口,開啟閥門,稻穀自動流出。也有用竹屯的,集市上購買得到,不過相對較少。

倉比屯更實用,也更堅實。從屯中取出稻穀,要爬到屯頂,將稻穀扒下,相比於倉自動流出,要勞累得多。

改革開放之初,經濟還不夠活躍,開放程度也不夠,農家生產的稻穀,指定了只能賣到本鄉的糧站,而且都是由自己想辦法拖運,到了糧站之後,又自己一袋袋扛進糧庫,扛上糧倉。

每個鄉一般只有一個糧站,記憶之中,鄰近的澡下就只有一個糧站,設在一個叫富溪的村莊。而我家所在的會埠鄉,則有兩個,一個設在叫車坪的地方,一個設在叫渣村的地方。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