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222章 彰顯大國盛世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他這些高大上的花式治國,在咱們齊國不合適。國君若以此來改造齊國風俗,恐怕會變得面目全非,那個宋襄公不是很講仁義,結果卻亡了國,之所以孔老頭沒市場,跟他的那套花板路有關,很難以此來教導咱齊國的百姓。”晏子的這番話,很明顯打動了齊景公,他決定收回成命,從此不再問孔子關於禮的事情。

孔子一行也感受到了齊景公的前前後後變化的反差,加之聽說齊國有大夫要對孔子下毒手,不能讓他用儒教的禮儀來禍害齊國,於是就趁夜逃離了齊國。據說,孔子在齊國走得也很是倉促。

“孔子之去齊,接淅而行”(《孟子》),飯都沒吃上,帶著沒有濾乾的米就上路了。這正是來得慌張,走得匆忙。

這晏子為啥要阻撓齊景公任用孔子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齊與魯所要走的文化道路是完全不同的,都已被周公與姜太公“設定”得很明確了。《韓詩外傳》:“昔者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見。太公問周公何以治魯。周公曰:‘尊尊親親。’太公曰:‘魯從此弱矣。’周公問太公曰:‘何以治齊?’太公曰:‘舉賢尚功。’周公曰:‘後世必有劫殺之君矣。’後齊日以大,至於霸,二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魯日以削,三十四世而亡。”

先賢姜太公早已判定,儒家所設想的“仁義”思想,花板路太多,空耗國力,肯定會弱國,所以魯國從當初的周公旦一直弱到現在,一代不如一代,在春秋末期“禮崩樂壞”動-亂時代中,各國以此得到了發展,這其實只能是個美好的理想,最終只要國泰民安後,還會恢復到禮樂治國,以彰顯大國盛世。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