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這樣的孩子,在家裡他很老實,甚至略顯愚鈍、笨拙,在學校他成績也不好。***他有一個大他兩歲的哥哥,人生態度則與他全然不同,既聰明又活潑,可是因為行為莽撞總是惹事。別人曾聽到弟弟對哥哥說:“我寧可笨一點,也不要像你那樣魯莽。”
如果我們認為弟弟的做法是在避免麻煩,那就會以為他的愚笨是智慧的表現。因為弟弟天生愚笨,所以別人不會對他有過高的要求,即使做錯了事也不會有人訓斥。從這一目的來看,他並不是真的笨,而是裝出來的。
從古至今,治病的目的幾乎都是消除病症。但是無論從醫學還是教育學來講,個體心理學都不贊成這種做法。如果一個孩子的數學成績很差,我們只想透過這一問題來提高他的成績是不起任何作用的。他也許正想為難老師,甚至想讓學校將他開除。如果我們將他的這一錯誤糾正,他還會犯其他錯誤。
這類孩子和神經官能症患者有相似之處。如果一個人患有頭疼的毛病,頭疼也曾被他當作擺脫問題的辦法,那麼在遇到難題的時候他就會立刻頭疼起來,這樣就可避免很多人生問題。當他被迫接觸陌生人或者做決定時,頭疼會立馬出現。同樣,頭疼對他向同事、妻子胡攪蠻纏,橫行霸道也是有所幫助的。這麼有效的方法,他怎麼可能在我們的幫助下放棄呢?在他看來,頭疼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可以讓他得到想要的一切。難怪當我們說頭疼也可致命的時候,他的頭就再也不疼了呢。這就如同那些害怕上戰場計程車兵在受到電擊或看到軍事演習時,病就消失了一樣。藥物也許可以緩解他的病症,也可以讓他放棄利用這種病症達到自己的目的。可是如果他的目的不變,他還會利用其他的病症來達到目的。當頭疼病痊癒後,也許失眠症和別的病症會隨後而至,只要他的目的沒有改變,他的病就會接連不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