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517章 倡導“易卜生主義“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胡適進北大後,也給北大推薦了多名人才。

蔡元培曾說:“北大關於文學哲學等學系,本來有若干基本教員,自從胡適之君到校後,聲應氣求,又引進了多數的同志……。”

與胡適、陳獨秀同年進北大的,有周作人、劉半農等人;先後進北大的還有李大釗、錢玄同、高一涵、陳大齊、朱希祖、劉文典、沈尹默、沈兼士、馬裕藻等許多人;稍後,魯迅也來北大兼課。新人薈萃,北大氣象為之大變。他們都為《新青年》撰稿,使《新青年》陣容也更加雄厚強大,新文化潮流更加洶湧澎湃。

1918年,《新青年》改組為同人刊物,擴大編輯部,由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錢玄同、高一涵、沈尹默等六人輪流編輯。同年底,陳獨秀又邀集李大釗、胡適、周作人等商議,另創一個《每週評論》,仍由《新青年》同仁主持,以便及時發抒議論,抨擊黑暗,鼓吹新思潮。加之北大學生傅斯年、羅家倫等人,組織新潮社,創辦《新潮》月刊,成為《新青年》的衛星刊物,也成為不新文化運動中的生力軍。於是,形成了一個圍繞《新青年》的新文化團體,成為倡導新文化運動的中心。而這《新青年》團體,事實上又與北京大學密不可分,北大也就成為新思想的大本營。

在偉大新文化革命的洪流中,陳獨秀和胡適是當時運動的最有力的倡導者和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們兩人齊名,被時人稱之為“陳胡”。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