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歲的青年在跟自己打招呼,因其樣貌俊朗又是書生模樣裝扮印象不錯,笑呵呵地回道:
“六七石是有的,前兩年遭了大難,官家免去一年田賦日子好過不少,連糧店的糧價都降下去了。”
提起莊稼,老漢黑紅面堂上的笑意愈發燦爛,丟下鐮刀坐在田頭高壠上,同譚璇談起家常。
譚璇沒有絲毫嫌棄地蹲在潮溼的土堆上。水田裡的水雖已乾涸,但臨近梅雨時節氣候比溼熱。
畝產六七石糧食的土地為水灌良田,相比清河縣陽江自然條件要好很多,出那麼多糧食不算稀奇。
見老人家高興,譚璇故作驚訝道:“產那麼多!據說京都平城的田地也才四五石呢。等江堤徹底築好旱澇保收,老百姓的日子更加好過了。”
“若如公子說得就好嘍,這兩年有從京城來的官老爺在,以前那些亂圍湖墾田的人不敢亂來。不曉得他們走了會不會又變成老樣子。”
江城之地湖泊星羅棋佈,很久以前百姓就知道水澆田高產保收開始進行圍湖造田,許多面積小的湖泊被改造成了圩田模式。
隨著這股圍湖熱潮的進行,排灌洩洪天然水道被人為破壞,每每到了梅雨時節便會發生嚴重內澇。
那些能力圍湖的大都為當地士紳,普通農戶拿其沒辦法寫狀紙告到官府後,官紳相互的推辭不管。
有心整治的知縣最後發現沒那個能力,嚐到甜頭的鄉紳油滑的很,表面一套暗地又是一套圍湖截水屢禁不止。
“老伯別擔心,你看連田間的水渠都被重新修整過,可見萬歲爺知道那些人做的事,有他老人家撐腰你們就只管安安心心種田。”
清河縣任職期間讓譚璇養成了習慣,自渡口上岸後已注意到陽江縣的農田水利設施不錯,憑經驗可看出大修過,暗忖舅父果然說得不假朝廷沒少下力氣治理大江水患。
朝廷那般重視大江流域水患治理,江城府大肆圍湖造田氾濫成災的現象應該暫時被遏制,怕只怕風頭一過重回看樣子。
“公子說的是,萬歲爺對老百姓好的沒話說。”
……
馬車尚未停穩,提著燈籠的衙役已恭謹地迎上前,小心翼翼的掃了眼新人知縣的身分文書和敕牒,跪拜行禮後連忙引其至打掃妥當的縣衙內宅。
縣衙有特定規制,住所和清河縣大同小異,在船上晃悠幾日人困馬乏,譚璇洗涑後簡單用過晚膳沒有任何不適,躺床上瞬間功夫沉沉睡去。
同在清河縣一樣,譚璇花幾日時間透過各種途徑對陽江縣各方面進行簡略瞭解。
當整理完縣中賬務譚璇發現賬面竟然有缺口,頓時萬分氣急。
三年前去清河縣赴任就沒與上一任縣令當面交接,幸虧賬目基本對得上相差微乎其微,這次卻接下虧空的爛攤子。
即便因官員輪動無法做到雙方當場交接,可朝廷理應有相應的監察機制,否則虧空豈不是讓後來的官員來填黑鍋甩給下一任?
縱使心裡再惱恨也清楚他初來乍到許多事情還未明晰,萬一賬戶虧空是處理公事導致的呢?
再者自己眼下對各個屬官具體底細不甚清楚,不便明著盤問,只能暗暗趟摸。
自從老漢嘴裡得知鄉紳肆意圈湖造田之事後,譚璇心頭一直記掛著。
政務上手後,便下發公文命令各個鎮上的里正重新統計轄區湖泊數目、大小等,事妥上報官府,並嚴禁未經官府允許私截水流圈湖墾田。
山澤湖泊在縣衙戶房有存檔,待上報結果出來後,兩廂資料對比即可一目瞭然看出問題。
第133章
“堂外何人擊鼓,可有狀紙?”
處理百姓擊鼓鳴冤之事, 譚璇如今駕輕就熟, 擔任陽江知縣月餘,期間接手案件多半為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七月初一, 譚璇剛坐下準備檢視陽江縣近幾年湖泊數目變化情況便聽到咚咚的擊鼓聲。
書吏神情微變,略作猶豫道:“稟大人, 擊鼓鳴冤之人是一對老夫婦沒有狀紙,哭訴小孫子半年前出門尋未歸的大孫子,至今尚無音信……大人您看?”
人口失蹤?古代不比現在音訊難通,若是在逃罪犯可以下發海捕文書張貼懸賞告示。
但普通老百姓失蹤卻不好辦, 天高海闊尋個人真不容易。
“升堂!”不管怎樣先了解情況再說。
……
“青天大老爺,求您幫忙給找找我那倆孫兒吧, 草民實在無法了啊……”
聽到公堂裡眾衙役手執殺威棒齊喊肅靜,跪地低首的白髮蒼蒼老婦人知道縣令大人出來升堂了,抬起頭向前拖動雙腿涕淚橫流地悲喊。
譚璇不忍兩位年邁老人跪伏在地,示意衙役搬兩把凳子讓其坐著述說案情。
“本官問你們,大孫兒何時離的家?因何事?可知要去何地?”
老婦過於悲傷情緒失控, 抽噎的無法言語, 一旁滿眼紅血絲顫抖著花白鬍須的老翁回道:
“大孫子打壞了人被判冶縣做苦役, 本該去歲返家的結果過了半年還沒見著人影,街坊鄰居說綠山礦洞兇險怕是不好了, 小孫子見我倆傷心非要去冶縣綠山尋他哥哥, 沒成想……沒成想同大孫子一樣,小半年沒音訊了……知縣老爺, 求求您替我和老伴找找孫子,兒子死的早,身邊只有這兩個孫兒……”
“大壯二壯啊,你們若有個三長兩短,叫奶奶怎麼活啊……”
……
譚璇從老人斷斷續續講述中瞭解了案件的具體情況。
冶縣以盛產銅礦著稱,江城府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凡被判苦役的犯人皆要押往冶縣綠山做苦工,礦洞裡條件異常艱苦,從那裡順利回家的不殘也得脫層皮,當然犯人死亡率也不低。
為證實大壯確實被羈押至綠山,譚璇先傳喚負責押送的幾位衙役,最後全證實大壯順利到達目的地,而且卷宗上還有冶縣收押憑證。
既然人到地兒了,譚璇猜想老人孫子或許中途發生意外導致遲遲未歸家。倘若在礦山不幸身故冶縣官府理應通知其親人收斂屍骨的,最大的可能性是頭一個原因。
可讓譚璇感到疑惑是小孫子去綠山也不見了蹤影。唯今只有外派官差趕赴冶縣詢問情況。
“這樣吧,你們先回去,本官即刻差人到冶縣查探情況,一旦有訊息馬上告知你們。”
兩人聽聞知縣大人肯出力幫他們找孫子感動的老淚縱橫,感恩戴德地連連叩謝才離去。
“杜主簿可是有事要稟?”譚璇還未交代完即將出公差的衙役,發現主簿杜徵已候在廳外。
見其面色猶豫,看一眼垂首的衙頭,心中瞭然遂擺擺手讓衙頭退下。
主簿待衙頭走出廳堂後,飛速瞄一眼座上注視著自己的上司,斟酌道:“大人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