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其實,九黎大軍實際上的損失情況比西北軍這邊統計的要大得多,當蚩昊和蚩融止住敗逃之勢的時候,還能跟在他二人身邊的將士只剩下區區幾千人。
後來隨著九黎的散兵遊勇不斷歸隊,人力這才逐漸集中到一起,但到最後,也僅僅是回來十多萬人,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受傷的將士,至於另外的十幾萬人,要麼陣亡,要麼就是逃的無影無蹤,已無處查尋。
只此一戰,蚩昊和蚩融的三十萬大軍傷亡過半,元氣大損,三十個兵團。大多都已名存實亡。這時候,蚩昊和蚩融都傻眼了,九黎族自建族以來,還從沒出現過陣亡十幾萬的戰例,桐華城前的這一場會戰。也算了開了九黎族的先河。
作為統帥,蚩昊和蚩融自然難逃其咎,直到現在,蚩昊都有些不太敢相信,自己的大軍竟然會敗的如此之慘烈。
蚩昊的失敗,並非他能力不夠,而是敗在掉以輕心。
他太低估西北軍的戰力,也太高估九黎大軍的戰力。九黎的箭陣固然厲害,但其士卒並不善常貼近身戰,加上他們掌握情報不利。對東夷重灌騎兵加入西北軍一事毫無察覺,導致重灌騎兵突然上陣後,九黎大軍毫無應對之策,被殺的陣營大亂、軍心動盪。
另外,蚩昊沒察覺到戰場的兩翼各埋伏一支西北軍的輕騎兵也是導致他失敗的主要原因。可以說這一場會戰。我把能用上的家底都用上了,而九黎大軍還延續著數日來西北軍避而不戰的優勝心理,結果吃了大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