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立場與觀念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用吹蠟燭的方式去吹滅一盞電燈是荒唐的,荒謬之處不是使用的方法,問題出在觀念上。**是個危險人物,他的存在就是潛在的威脅,但在****內部,他是個受尊重的領導者,其中巨大的差異是因為所處的立場不同。

先說立場。

看一個喝水的杯子,角度不重要,杯子規模太小,可以一眼看穿。看一個獨立的房子,角度的重要性就顯示出來了。從前邊看,和從後邊看是兩回事,爬到房前的樹上看又是另一回事。站在哪裡看,那個位置,就是立場。

看山和看河是不同的。山是靜的,但四季有變化。河是每一刻都流動著,但四季變化不大。北方的河冬季要結冰,但這只是表面現象。看山,在山腳看,和在山頂看不一樣。山裡人和山外的遊客對山的態度也不一樣。魚是水裡的遊客,卻是河的家人,對河的態度與岸上人家不一樣。大的河流,橫看和豎看不一樣,順流看和上溯逆流看更不一樣。子在“川上曰”的,雖然只是一句話,卻沉澱著歷史的高遠和蒼涼。

再說觀念。

觀念是活的,是隨時事變化的。僵死的叫概念。觀念是先進著好,掉在隊伍後邊的叫落伍。在隊伍前面的是引導著變,在後面的是跟著變,好聽一點叫應變。

以土地觀念的變化為例:

以前的土地,是人的立身之本。土地是判斷一戶人家,或一個人價值的基本參照物。大戶人家,殷實人家,破落人家的區分,就是以土地為標準。將軍大臣,皇上要賜土地,自己也仗勢圈地。商賈做大買賣的,要在鄉下置地。有土地的人叫地主,在別人土地上幹活的叫農民,農民不是職業,是身份的代稱。如同把以前的公務員叫老爺一樣。土地所屬的不平均,是造成社會不穩定乃至動亂的根本因素,“揭竿而起”的主要原因是農民沒有了活路和出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