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劉邦的新農村建設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漢高祖劉邦即位後,在長安城東郊酈邑,今西安市臨潼區內,依照老家模樣,為父親劉煓克隆興建了一個村子。劉邦的出生地是“沛豐邑中陽裡”,今天徐州豐縣境內。公元前197年,高祖十年甲辰七月,“太上皇崩櫟陽宮”,劉邦頒詔:“更名酈邑曰新豐。”

《西京雜記》是這麼記載這個新農村的:

太上皇徒長安,居深宮,悽愴不樂。高祖竊因左右問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販少年,酤酒賣餅,鬥雞蹴鞠,以此為歡,今皆無此,故以不樂。高祖乃作新豐,移諸故人實之,太上皇乃悅。故新豐多無賴,無衣冠子弟故也。高祖少時,常祭枌榆之社。及移新豐,亦還立焉。高帝既作新豐,並移舊社,衢巷棟宇,物色惟舊。士女老幼,相攜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雞鴨於通塗,亦競識其家。其匠人胡寬所營也。移者皆悅其似而德之,故競加賞贈,月餘,致累百金。

劉邦是孝子,見父親因想念農家樂而鬱悶,很是心急。如果是普通人家的兒子,頂大了會陪父親回老家住些日子。但他是皇帝,他可以再造一個村子,連父老鄉親一併搬遷過來,“移諸故人實之”,而且是高模擬的,雞狗鴨羊都能找到各自的家門,皇威浩蕩,雞犬升天。只是這個村子不太注重文化建設,“故新豐多無賴,無衣冠子弟故也”。衣冠子弟指的是有教養的年輕人,劉邦當時真應該建一所希望小學和希望中學的。他一輩子看輕讀書之樂,他打小就敬重土地。“高祖少時,常祭枌榆之社”,社是土地廟,枌榆是他老家一個鄉里地名,因此建新村時,家鄉的土地爺也被請過來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