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算緡和告緡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緡,是舊時串銅錢的繩子,由此成了量詞,一緡,為一千文。算緡是漢武帝頒行的營業稅種,課徵物件是工商業者及手工行當,舊稱“賈人末作”。末作即末業,農為本,商賈為末。

算緡的徵收方式是經營者自行申報財產,“各以其物自佔”,依財產納稅。“率緡錢二千而算一”,一算是120文,2000文繳120文,稅率為6%,小業主減半,“率緡錢四千算一”。算緡裡還有車船稅,“軺車”繳納一算,軺車是以前的豪華私家車,是奢侈品。軺即遙,“四向遠望之車也”。“吏比者、三老、北邊騎士”的軺車是公務車,不在徵收之列。“商賈人軺車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如果隱匿不報,或不據實申報,懲罰是嚴厲的,“匿不自佔,佔不悉,戍邊一歲,沒入緡錢”。“算緡令”是公元前119年頒行的,為確保政令暢通,作為配套措施,公元前118年和公元前114年,兩度釋出“告緡令”,鼓勵百姓檢舉揭發,“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檢舉人可獲得罰沒金一半的獎勵。

算緡是中國歷史上農業稅之外的首項財產稅,為開拓之屬。功益處在於不加重農民負擔,“富國非一道”“富國何必用本農”“無末業則本業何出”。西漢初年的農業稅是1/10,比較高,文帝免了十二年稅,後降為1/15,景帝再大幅降為1/30。漢武帝是有作為的皇帝,有作為,就是多做大事情。漢武帝北征匈奴,南威夷越,又好大喜功,在賞賜上也是大手筆,“北至朔方,東封泰山,巡海上,旁北邊以歸。所過賞賜,用帛百餘萬匹,錢、金以鉅萬計”。舉一個漢武帝的例項,漢使赴身毒國(即印度)出訪,中途在昆明國受阻,未遂而返。漢武帝“乃大修昆明池”,在西安西南郊鑿湖四十里,“作昆明池象之,以習水戰”。造大小戰船幾百艘,“治樓船,高十餘丈,旗幟加其上,甚壯”。漢武帝有點像今天的美國總統,外交上稍受挫折,即展現武力雄風。大作為是以國庫堅實為前提的,漢武帝沒有增加農業稅,而是把手伸進了商人的口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