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二月初三,朱慈烺首先對軍隊做出了重大調整。
衛所制被廢除,管理全國衛所的五軍都督府自然名存實亡,沒了作用。
朱慈烺將五軍都督職能重新分化,安排各地駐軍。
五軍都督府,創建於元朝至正年間,朱元璋最初設定統軍大元帥府,後來了改成了樞密院,最終又改為大都督府,節制中外諸軍事。
為了鞏固皇權,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以“權不專於一司,事不留於壅蔽。”為由將大都督府一分為五,為前後左右中五府,自此之後成為定製,一直延續到現在。
起初五軍都督府很牛逼,掌天下兵馬大權,兵部只是虛有其名,甘願當小弟。
後來慢慢的,兵部和五軍都督府互相牽制,最後兵部完全凌駕於五軍都督府之上,成為國家軍事最高的管理結構。
這一變化過程,也是大明文武之間的博弈,因為五軍都督府的官員基本都是勳貴,而兵部是文官。
即便權力不如以往,但五軍都督府的指責基本沒變,主要負責掌管軍籍、管理地方衛所屯田,募兵、軍糧調運等事務。
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現在十四省),共有府140個,州193個,縣1138個,軍事上由493個衛,259個所管轄,這就是衛所制。
五軍都督府管著各省的指揮使司,各省指揮使司管理若干個衛,衛下轄一定數量的千戶所和百戶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