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朱慈烺與教化部李巖幾人探討了將近一個時辰,終於確定了大明教化改革的模型。
自九月中旬南京工部受命監造學校後,江南各省掀起了一片建築潮,朱慈烺用以工代賑的方式共監造一萬所小學、兩千所中學,一百多座大學,花費銀錢數百萬兩。
以工代賑是指政府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工程,以務工代替賑濟的方式,讓受災貧困地區的困苦百姓參加勞動並獲得報酬,從而取代直接賑濟的一種扶持方式。
大明目前最多的就是災民和貧民,如此大規模的建設,在短時間內解決了近百萬災民和貧民的生存問題。
如此多的學校,自然需要大量的先生,每個小學平均需要十幾名先生,從事教育類的最起碼有十幾萬人。
大明閒置的秀才和舉人太多了,讓他們來教書最好不過了,如今朱慈烺取消了士紳免稅的特權,一個個讀書人再不幹活只能餓死,教書育人是最體面的工作,落榜的讀書人基本都願意從事。
朱慈烺大概算了一下教育投入:每年先生的薪水大概四百多萬年銀子,加上印刷書籍,教育消耗,每年一共至少要花六百萬兩銀子,加上修建學校,也就是第一年大概要花一千萬兩銀子。
這麼多白花花的銀子將要投出去,朱慈烺心中一陣不捨,但想想能教育這麼多人,還能控制十幾萬讀書人,養活十幾萬家庭百萬人口,這錢花的也值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