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即將落幕的夕陽還在地平線邊緣徘徊,繁鬧了整日的巨島漸漸趨於平靜。當那抹斜陽餘暉灑落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之上,直映射出一片醉人的金黃。
從八百里水泊中吹來的湖風,給初夏的蓼兒窪帶來一絲涼意。卻見此時後山書廬前那片寬敞的平地上,約莫近百個漢子席地而坐,聽著前臺一箇中年儒生閒談講演。
“何謂義?義又從何而來呢!其實義便是從我們打小的生活中而來。在座的諸位怕是十有八九出生在農家、貧家,你們自呱呱墜地以來,除了來自父母精神上的關愛外,未嘗受過祖宗的餘蔭。你們幼年的生活未必比雞豚為優,因為雞豚長大之後,可以賣給別人,其收益是直接的,但兒子有沒有出息,還是未知之數。你們稍稍長大,就幫助父母,從事各種勞動,或入山陵討柴,或到河邊撈魚,或者到集市上賣菜……”
“在你們撈魚、討柴、賣菜的時候,為了預防野獸及暴徒的來襲,則常結伴同行。這個時候,朋友是你們寂寞的安慰者,又是你們生命的扶助者。到你們長大,流落江湖,朋友的重要更見增加。你們看重朋友,以義氣為最高道德,實是環境使然。我們常說……”
見微知著,這位先生還真是不簡單吶!
望著前臺侃侃而談的聞煥章,坐在人群最龗後靜聽的王倫恍然大悟。怪不得粗人縻貹、張三成天拽詞,難怪阮小七知曉割袍斷義的典故,果真都是在這位先生處學來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