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回梁家,不免有股陰影籠罩心頭,臉上盡顯愁緒。
陸瑾一看到她的樣子就心疼,便勸道:“姐姐,我還是那個意思,你儘早脫離梁家,弟弟養你。”
這回陸瑤沒有立刻拒絕,這仇已經結下,不會因為自己是梁家媳,梁家就會放陸瑾一馬,相反,經此一遭,自己再呆在梁家,還成為了弟弟的忌憚。
只是如何離開?
“知縣夫人雖然這次站在我們這邊,可我若是要和離,她必定不贊成的。”沒了知縣夫人的照拂,他們姐弟依舊是粘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至於休書,只要知縣大人還在任上,梁家不會寫。而若是知縣大人高升離開,那麼又回到了原地。
這是個暫時解不開的棋局,只能耐心等待。
陸瑾心裡有主意,“只要姐姐你願意走,弟弟總會想到辦法的,你且等等。”
陸瑤說:“好。”這個時候,她笑了,她相信陸瑾。
“還有一件事,姐姐留意。”陸瑾湊到陸瑤的耳朵邊低聲說。
陸瑤驚訝地瞪大眼睛,“怎……怎麼可能?”
陸瑾冷笑道:“怎麼不可能,想想,你沒病,那第一個小妾也沒病,你倆怎麼會生不出孩子,反而一個樓裡的姑娘有孕了呢?”
陸瑤搖頭難以置信,“這太荒謬了。”
“姐姐,若是說不通,肯定有個地方出問題了,你好好看看,總會有蛛絲馬跡的。”陸瑾安撫住陸瑤,又建議道,“若是拿不定主意,不妨問問知縣夫人,看她能給什麼意見。”
第10章 楊御史訴苦
過了元宵,這年也就過完了。
宮門口,各輛帶著自家府上名牌的馬車已經早早地等著了,就等早朝一散好接各位大人回府去。
可今日這第一朝似乎有點久,都晌午了還未見有人出來。家裡頭是位老大人的便有些著急,大朝會可是一早天未亮就得開始了,就算用了朝食,也頂不住這麼長時間呀。
終於在盼望中,宮門開了,穿著黑的或紫的朝服的大人們魚貫而出,彼此拜別後紛紛進去馬車,趕緊回去用午飯。
這形色匆匆的人群來得快,走得也快,最後只剩一輛馬車還等在門口,小廝著急地往裡面瞧著。忽然他發現一個慢吞吞走近的身影,做了個謝天謝地的雙手合十,他趕緊跑了過去。
“啊喲,少爺,您可總算出來了,小的還以為出事了呢,其他大人早就走了。”
這個穿著六品朝服的年輕人抬起頭,卻是一個欲哭無淚的表情,喊道:“怎麼沒出事,出大事了!”
“啊?您是不是又得罪哪位大人了呀?”小廝驚了一驚,趕緊左右看了看,見四周無人,扶著他家少爺便上了馬車,又是送水又是送吃食,一邊嘮叨道,“您說您不過個六品小官,怎麼老是彈劾那些個大人呢,還專挑二品以上的大官,這不是老壽星上吊嘛!”
然而這食物他家少爺拿在手裡愣是沒動一口,於是看得他有些著急,連忙安慰道:“沒事,老爺說了,大不了這官不當了,您回去跟著他教書也是一樣的。”
“誰說我這官不當了,告訴你,少爺我升官了。”
“那不是好事嘛,幹嘛垂頭喪氣的,我都差點回去報告老爺。”小廝不解道。
只見這年輕官員嘆了口氣,“還不如罷官呢,這差事我幹不了。”
“啥差事?您跟小的說說。”
“你懂什麼?”年輕官員嘟囔了一句。
“呵呵,那不如先回家?”
“不,不回家,去英國公府,現在只有這位國舅爺能救我了。”
正好,英國公還沒用午飯,剛擺上桌。
“之前不覺得餓,這一看就叫肚子了,時間湊巧,快,給我來副碗筷。”
楊一行,之前那位年輕官員不客氣地對著邊上伺候的小丫鬟吩咐道。
小丫鬟捂著嘴笑,“楊大人稍等,已經命人去拿了。”
“乖。”
待擺上碗筷,小丫鬟們集體欠了欠身出去了。
“你還真不客氣。”宋衡涼涼地看了他一眼。
“不客氣,不客氣,跟你有啥客氣的。”楊一行拿起筷子一點不遲疑地朝自己愛吃的菜夾過去,順手還加了一筷子到宋衡的碗裡,“你也別客氣哈。”
這主客立刻分不清楚了。
宋衡也不跟他計較,次數多了,也習慣了。
“這剛下了朝就急匆匆地到這裡,作甚?”
說到這裡,楊一行急忙吃上兩口,然後放下筷子和碗,嘴巴一癟,欲哭無淚地喊道:“國舅爺,救命呀!”
這調子繞了三個彎,端的是哀愁委婉。
宋衡只給了他一個眼神,“說吧。”
“皇上點了欽差南下江南美其名曰巡視民情實則調查陽江水匪作亂猖獗之事。”深吸一口氣,楊一行看向宋衡。
“欽差是誰?”
楊一行伸出手指頭指了指自己,目光依舊炯炯地看著宋衡。
宋衡喝了一口湯,然後說:“挺好,欽差正四品往上跳,你升官了。”
“誰愛當誰當去,那可是水匪啊!”楊一行激動地說,“匪徒懂嗎?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最多握支筆,能幹啥?給我尚方寶劍我都拿不動。”
宋衡莫名地看著他,“你一個欽差,又不用你去剿匪,陽江匪患在江州,自有江州將軍領兵,你配合好他就是了。”
說到這裡,楊一行抽了抽嘴角,道:“就是因為這江州將軍呀,我的國舅爺,原來的已經撤職了,你知道新的是誰嗎?”
“誰?”宋衡從善如流地問。
“王鵬啊!”楊一行仰天長嘯道,“我的天哪,也不知道皇上怎麼想的,選了這麼個貨色!我聽到這個旨意,腦子裡就一個念頭,這到底是去剿匪,還是去送人頭的?”
宋衡有些意外,不過他還是提醒道:“慎言。”
楊一行說:“你這兒我放心,大殿上不敢說,這裡總要一吐為快吧?說實話,還不如原來的那個呢。”
宋衡的手指輕輕點著桌面,似乎在思考中。
楊一行乾脆就趴在桌子上了,無精打采地說:“我不過是個小小的六品御史,就大朝會能站個班,還是末尾的,皇上都不一定看得見我。平日裡彈劾個官員,打個嘴仗還行,怎的就變成欽差了,這滿朝大臣中尚書,侍郎比比皆是,怎麼也不該輪到我呀?”
宋衡舉起筷子,給他夾了塊芙蓉片,安慰道:“人人皆知楊大人剛正不阿,不畏強權,敢彈劾他人不敢之人,敢說他人不敢之話,且言辭犀利,端的是一身正氣,可見皇上是看在眼裡的,所以覺得你合適。”
楊一行呆了呆,“我怎麼不知道我有這種口碑?”
宋衡道:“楊大人身體力行已傳遍京城。”
“不,不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