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一個亟待發展而又什麼都沒有的地區,基本上對什麼企業都會是歡迎的。
造紙廠也好,皮革廠也好,化工廠也好,鍊鋼廠也好,總之,只要是廠,能在這裡落戶,那就什麼都好,千好萬好,所有優惠全堆上,一路綠燈,大開方便之門。
青山綠水,變成汙染和霧霾。
這是作死麼?
是。
也不是。
許多時候,人都要面對選擇。
青山綠水的小茅屋,燈火輝煌的高樓大廈,你選擇哪個?
有人可能會覺得前者還蠻有詩意,又是青山啊又是綠水啊,可以登山也可以垂釣,就連小茅屋也似乎都天然自帶一些詩意的光環,什麼種幾畦韭養幾隻雞,不要太美。
蘇東坡當年就是這麼認為的。
在《夜泊牛口》中,大概是在一個叫牛口的渡頭,他是這麼寫的:
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
負薪出深谷,見客喜且售。
兒女自咿呀,亦足樂且久。
置身落蠻荒,生意不自陋。
其欣賞以及認同之意,溢於言表。
但是他的弟弟蘇轍根據同樣的場景也寫了一首詩,嗯,他們是父子三人同行,蘇轍的詩題也叫《夜泊牛口》,和哥哥一樣,不知道是不是老蘇的命題作文。
但是和哥哥不一樣,蘇轍所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
野老三四家,寒燈照疏樹。
見我各無言,倚石但箕踞。
水寒雙脛長,壞褲不蔽股。
日莫江上歸,潛魚遠難捕。
稻飯不滿盂,飢臥冷徹曙。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