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因為鋼材的硬度與含碳量高低成正比,所以要想將熟鐵鍛鍊成‘鋼’,除了千錘百煉之外,還要重新提高其含碳量……大明鍊鋼業之所以領先全世界,關鍵的區別就在這一步上。
比如日本,是在摺疊鍛打時,在熟鐵外包裹紙張和草木灰進行鍛打,這種滲碳手法效率低得令人髮指。所以倭人都把自己的鋼刀視若生命,因為得來一把太不容易了。
而大明,有悶鋼法、灌鋼法兩種成熟技術,效率比日本高出不知多少倍。
蕪湖特產的蘇鋼就是採用了後者。
趙昊看到鍊鋼師傅先讓徒弟,將沒有經過鍛打的熟鐵片放到打鐵爐內,旁邊同樣有小工在拉風箱加熱。
約莫兩分鐘後,學徒又用大火鉗,鉗住條生鐵的一端,斜放在爐口內,同時命徒弟加勁鼓風,好讓爐溫不斷升高。
不到盞茶功夫,生鐵斜擱在爐中的那端開始熔化,不斷有鐵水滴下。這時,鍊鋼師傅才從徒弟手中接過大鐵鉗,鉗住生鐵在爐外的一端,開始左右移動,使鐵水均勻地淋到下面的熟鐵上。
因為熟鐵的熔點高於生鐵,所以雖然是先放進去的,卻只是被燒的通紅,沒有融化的跡象。
同時,鍊鋼師傅的另一手,不停地翻動熟鐵片,使其兩面都能均勻地淋上鐵水。如是淋完兩次後,師傅便將熟鐵夾到爐旁的鐵砧上,讓徒弟掄錘子鍛打。
如是反覆捶打數千下,去除雜質後,就可以得到工匠們心中的‘鋼’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