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狐裘,圍著一個腳爐取暖。
路才走了不到一半,東西倒是要送完了,她也想狠狠心不送了,但看見那些災民那麼可憐,完全不可能無動於衷。
天色越來越暗,原本暖融融的腳爐也冷了下去,薄薄的馬車避擋不住外頭的風雪,顧明妧只覺得鼻子裡癢癢的,忍不住一連打了三個噴嚏。
古人有云:打一個噴嚏就是有人想你了,打兩個就是有人很想你,打三個那就是著了風寒了……
正文 第94章 第 94 章
作為一個從不被重視的縣官, 宋大人還是第一次見到像肅王李昇這樣大的人物。這一次若不是因為顧閣老的家眷在他們縣,肅王李昇的賑災糧草怎麼也不可能頭一個送到他們平陽縣來!
宋大人看著李昇,只覺得他格外龍章鳳姿、威武高大、溜鬚拍馬的話完全不經掩飾的脫口而出:“王爺真是愛民如子、宅心仁厚、體恤民情, 我平陽的百姓們有救了!”
李昇正在和幕僚說話,討論將他帶來的糧草如何妥善安排,聽見宋大人的話只是不經意的點了點頭, 問他道:“不知道顧閣老的家眷如今可好?安陵離這裡大約有多少路程?”
“顧閣老的家眷一切安好, 老太太身康體健, 顧夫人也是菩薩在世,災情剛起的時候,就建了粥棚, 顧家的祠堂如今已經收留了好些前去投奔的災民。要是從縣裡過去,平常一個時辰也能到了,如今下雪蓋住了路,大概要走兩個多時辰。”
既然顧家也設了粥棚, 倒是也要運些糧草過去。李昇心下一動, 吩咐下去道:“即刻安排十車糧草,運到安陵去。”
“王爺現在就要去嗎?”宋大人哪裡知道李昇這般雷厲風行, 只稍稍勸說道:“今日天色已晚,下官在縣衙略備了一些薄酒為王爺接風, 不如王爺明日再過去,也是一樣的。”
雖說顧閣老在朝中確實有些勢力, 但堂堂一個王爺, 也不至於急著拍他的馬屁吧?宋大人有些不能理解。
“災情緊急, 刻不容緩,本王謝過宋大人款待了,但這酒水還是免了,宋大人替本王賞給路過的災民吧。”李昇話音剛落,已經轉過了身子,寬大的佛頭青鑲金絲飛龍紋大毛斗篷捲起一團雪霧,大步流星的往縣衙外頭去了。
……
“啊……啊……阿嚏……”顧明妧裹著狐裘,躲在馬車的角落,大雪已經把馬車的簾子都浸溼了,她挽起簾子看了一眼,夜色漸深,但因為有雪地的映照,倒也顯得明晃晃的,天空是灰黃灰黃的,還不時有雪花飄落下來。
前頭的一人一馬都喘著粗氣,拉車的馬似乎也是走累了,陷在雪地裡不動,阿福在前頭牽著它,不時用辮子抽打它,可它昂著脖子,就是一動也不肯動。
“阿福,怎麼了?”顧明妧從馬車裡伸出頭去問他,他們好像停在這裡有一會兒了。
阿福擺著手讓顧明妧回到馬車裡,用鞭子使勁抽那馬,他是個拉車的,其實是很愛惜馬的,若不是著急了,怎麼可能用鞭子抽它?
顧明妧從馬車上跳下去,雪已經堆得有她膝蓋那麼高了,她在雪地裡像趟水一樣趟到前頭,看見那馬垂頭喪氣的站在那裡,看見她過來,噴出一嘴的熱氣。
“呼嚕嚕……”顧明妧伸手摸了摸馬頭,這樣的路她走一步都覺得困難,這馬足足走了有一個多時辰,不想再動也是人之常情了。
阿福見顧明妧下車了,更是急得冒火,揮著鞭子又要招呼過來,顧明妧忙開口道:“阿福別打它了,它也有累的時候。”
外面下著大雪,可阿福頭頂上卻沒有一片雪花,還冒著熱氣,身上跟是沒有一個乾的地方。
“啊……啊啊!”阿福照著顧明妧比了比手勢,指了指天,又指了指通往縣城的路,又拍了拍自己的肩膀。
顧明妧知道他的意思,路已經不遠了,天色又晚了,他想揹著顧明妧進城。
“不用了,我自己走!”這種路想要走都很艱難,更別說讓他揹著:“你把車從它身上解下來,我們牽著它走。”
車陷在雪地裡動也不能動,要是解下來輕一些了,沒準這馬就有肯走起來。
阿福點了點頭,聽顧明妧的話把馬從馬車上解開,拉著它走了幾步,那馬沒了負重,果然抬起了蹄子願意走起來了。
看來這種時候,便是馬也是有惰性的。顧明妧摸了摸馬脖子,笑了起來,跟在阿福邊上,阿福讓她上馬騎著。
她走起來實在吃力,個子不高,每走一步都廢了老大的勁兒,底下的軟靴早已經溼透了。
顧明妧便蹬著馬鐙上了馬,一雙手緊緊的拉著韁繩,有些緊張的坐在馬背上。她出門沒帶手套,這時候拽緊了粗糲的韁繩,只覺得掌心又冰又疼,連知覺都快要沒有了,可想著周氏還等著她的安胎藥,便咬著牙,夾緊了馬腹,讓阿福牽著馬往前走。
風吹的連眼睛都睜不開了,臉上跟刀子在割一樣,身子顫個不停,可這樣子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到縣裡。顧明妧咬了咬牙,對阿福道:“阿福,你上來,帶著我騎馬。”
這一段官道走的人多了,已經被馬車走出一條沒有雪的窄道,馬在上頭應該能跑起來。然而阿福卻只是擺手……他一個粗人,怎麼可能帶著三小姐騎馬呢?那可是罪該萬死的!
風雪終於停了下來,夜晚的縣郊安靜的沒有一點兒聲響,只有一人一馬行走在雪地上發出的咯吱嘎咯吱嘎的聲音,忽然……阿福的腳步停了下來。他雖然不會說話,耳朵卻是聽得見的。
顧明妧抖開狐裘上的雪花,抬起頭來,聽見不遠處傳來馬車疾馳的聲音。她身上還帶著錢,若是亮出了身份,對方應該願意借他的車一用的!顧明妧驚喜的笑了起來,連連吩咐道:“阿福,快……看看那馬車是不是往這邊走的。”
……
李昇也不知道自己是中了什麼魔怔,自收到了皇帝讓他賑災的親筆信,兩日之內就在封地範圍內調集了兩萬石糧草,率先前來賑災。來的第一站便是平陽,甚至連州府都沒有去,就直奔這裡而來。
可這時候他坐在馬車上,想著一會兒就算去了安陵,也未必能遇上她,雖說這次顧家只來了女眷,可她還是未出閣的姑娘,必定是不會出來見客的……想到這裡,李昇便又覺得有些失落。
不過賑災籌糧本就是他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