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那樹蔭下下棋的兩人,爭論不休的,是當世道家詬病頗多的史前道家學說。據說這些學說,乃是玄黃天下所流行的文字出土之時,所發現的史前典籍之一,其中一本《莊子》,所志典故神話,天馬行空,尤為年少學子所喜,然而其中所寓道法哲理,卻被當下道家批為奇談怪論,荒誕不經。
那落子極快的童子,對此書尤其推崇,與那錦衣華服的學長,每每論及莊子,必神情肅然,鬥志昂揚。顯然那位學長,是持太一道教之論,對這本上古奇書不屑一顧。
那童子說至激動處,引經據典,高屋建瓴,其中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總等著那位錦衣學長再某一個不起眼的環節上稍有不慎,落入圈套,或者自相矛盾。可惜這位看似執絝的年輕人,同樣是才思敏捷,學富五斗之輩,見招拆招之中,媚媚道來,不著絲毫痕跡,卻從前到後都滴水不漏。
那錦衣年輕人道:“那本所謂的上古道家經典,神怪之談,本來就是為了隱喻所謂的‘道法’;然而道家修真之道,有言道者,靈通之至真;法者,變化之玄微。道因法以濟人,人因法以會道,則變化無窮矣。當知法本真空,性源澄湛;了一心而通萬法,則萬法無不具於一心;返萬法而照一心,則一心無不定於萬法。如是,當知道乃法之體,法乃道之用。”
錦衣年輕人似乎對那起碼小了自己好幾歲的童子,似乎絲毫沒有輕視之心,言語中也毫無教訓之意,說到妙處,便有了一股穩佔上風的洋洋自得之色。“所以道法雖玄妙無窮,高深莫測,卻終究離不了‘體用’二字;出世修心也好,閉關歷劫也罷,入世遊歷以明心見性,所感所悟,所聞所見,無不合於道,囿於法。何必捨近求遠,以神怪之說寓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