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網上的輿論如同巨浪一般洶湧澎湃。
這股熱潮不僅讓龐學林的名字再一次響徹世界,《探索》期刊也正式在學術界打響了名號。
唯一有些遺憾的就是,短時間內,還沒辦法確定《探索》的影響因子。
所謂影響因子IF,是湯森路透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一項資料。
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JCRyear)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
這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
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
一般來說影響因子高,期刊的影響力就越大。
對於一些綜合類,或者大項的研究領域來說,因為研究的領域廣所以引用率也比較高。
比如,生物和化學類的期刊,這類期刊一般情況下就比較容易有較高的影響力。
但影響因子與學術質量間並非呈線性正比關係,比如不能說影響因子為5.0的期刊一定優於影響因子為2.0的期刊,影響因子不具有這種對學術質量進行精確定量評價的功能。
國內部分科研機構,在進行科研績效考評時常以累計影響因子或單篇影響因子達到多少作為量化標準,有的研究人員可能因影響因子差0.1分而不能晉升職稱或評定獎金等,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