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朝到如今一直都聲望鼎盛的皇甫家族一夜間就這樣沒了?
第二天清晨,dìdū禁軍解禁後,朝堂官員也好、尋常百姓也好都在透過各自的渠道盡量多的想要了解到昨晚激戰的確切真相,但有一點是無容置疑的,那就是鎮國王秦然,現在在dìdū已經是具備了統治力了,說順其者昌、逆其者亡也未嘗不可,皇甫家族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鑑。
那些有心想要跟秦然掰掰手腕的大臣們也都收起了這份心思,皇甫家族那樣強大一夜就被連根拔了,他們算個球啊?
事情到了晚間,也終於是有了一個官方的定論,那就是皇甫家族一直都在從事潛移默化的損害帝國的行動,針對皇甫家的行動,其實已經佈置了很久,昨晚只是行動的結果而已。
在確鑿的證據面前,誰也不能說個不字。
帝國還是頭一次將這樣答案的證據都呈現在公眾面前,而作為此次案件的發起者、調查者甚至是終結的主要力量之一,戰統這個部門是一戰成名了。
尉繚這個名字,也正式被所有人當做是帝國權力最核心的一員之一。
當然,皇甫家的滅亡只是改革的前奏。
秦然對帝國朝堂大刀闊斧的改革仍在繼續,最近幾乎每一天都能聽到一些比較震撼xìng的訊息。
比如內閣改制,設立常務內閣成員五位、內閣成員二十六位、候補內閣成員八十一位,其中常務內閣成員擁有沒人五票的投票權,內閣成員具有每人兩票的投票權,候補內閣成員擁有每人一票的投票權,其中任何一個決議都必須超過三分之二的票數贊同方能最終提案提交給皇帝審批,而只要決議反對方票數超過三分之一則標誌提案被否決。
當然皇帝是擁有特權的,比如他有一票否決權或者將提案復活重申的權力,且在第二次稽核中只要有三分之一的人贊同這提案,提案依然可以得到透過,成為最終決議。
如果說內閣改制還會讓很多人抱著看新鮮的心態的話,那麼內閣成員出爐的時候就讓人驚掉下巴了,原有的九個閣老裡,居然一次xìng被清空了七個,只剩下曹閣老和黃閣老,且曹閣老以自己年歲太高不能勝任要職為由,三辭之後,終於得到了皇帝的批准,也就是原有的九個閣老中居然只有一個黃閣老坐上了新權力核心的位置,其他四個人分別是鎮國王秦然、戰統尚書尉繚、大將軍俞狄和小公主戰流蘇。
這個陣容裡最讓人驚訝入圍者是戰統尚書尉繚,大家都沒有想到秦然居然將一個部門頭頭直接拉上帝國最核心權力的戰車,真是膽大妄為之作。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這個選擇卻並沒有受到太多非議,起碼在朝中沒有人對現在這個陣容發表什麼不同的或者堅定的反對,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秦然和戰流蘇很快就要離開這個位置,這兩個位置的空缺可是讓人眼花繚亂啊,這個時候給秦然添一時之堵,換到爭位的時候,秦然一堵就讓你堵一輩子。
言歸正傳,內閣還快速選舉出了內閣其他成員,其中二十六個內閣成員,分別是六部尚書、十個政績最出sè的行省長官、應天府府尹宋高旭、忠勇王戰東來、賢親王戰流銘、烈親王戰流風,同時原內閣閣老中也有六人入選。
沒有入選的是宋閣老和曹閣老,這兩位都是自己要退,最終也獲得了皇帝的批准。這個陣容是很公平的,旁人說不出什麼閒話來,最讓人意外的就要數戰東來,這個傢伙有一個不聽話的孽子,據說也當了皇甫家的幫兇,一般來說這樣的人的老子,秦然不打壓就夠有人情味兒了,沒想到秦然最終居然是給了人家一個不低的位置,如此倒是給秦然贏下了不少口碑。
至於候補內閣成員,所有行省的最高長官都是,各路皇子、皇女也都是,還戍邊的一些主要將領,dìdū內極具培養價值的年輕官員都入選了,可即便是這樣候補成員也沒有上齊,現在還只有五十三個,其他秦然也沒打算湊數,沒有人選就先空著,有了人選再慢慢遞補好了,寧缺毋濫嘛!
除了以上這些,秦然另有四個引人關注的動作,第一個是組建禁衛騎兵,騎兵系統和步兵系統在禁軍裡將徹底分開。
步兵系統還是將分成三大禁軍,名稱也沒有改,統領除了大將軍不再直接帶領禁衛軍之外,其他衛城軍和羽林軍都不變,被抽調走的騎兵人數,由新兵補全。
騎兵暫設一個統一的禁軍,叫做虎賁軍!統領由許褚擔任。
其次是將原本的親軍大都給了許褚拿去大架子,親衛重新招募,親衛統領由一個大家甚少見過,但都聽過其傳言的典韋擔任。
再次就是甘寧將軍,被派往水軍擔任統領,原統領李俊改任海軍統領的條令,這證明秦然這個鎮國王將來是大興海軍和水軍的。
最後一個動作,相比較其他動作來,實在不怎麼顯然,但誰叫它是秦然做出的動作呢?而且是一個用人的動作,秦然用人,尤其是那種莫名其妙鑽出來的傢伙,那都是一用一個準,個個都是人才,這個叫做馬均的傢伙進入工部後,又會給朝堂帶去什麼新的變化?拭目以待,反正應該不會普普通通就是了。
當秦然完成了一系列動作後,有一個爆炸xìng的訊息誕生了,那就是閉關依舊的小公主戰流蘇終於出關了,小公主出關代表著什麼?其中的意義大家心裡多少都有個數,最大的權力交接終於要開始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