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分卷閱讀275

熱門小說推薦

,舒雲就以太后的名義,在長樂宮請這些諸侯王議事了。

大家按照慣例,先討伐了一番大逆不道的劉安,然後呢,就有人盯上了淮南國!那裡是個好地方,氣候好,物產也豐富,商業也還算是比較發達的,劉安能搞什麼《淮南子》,煉製仙丹,還能夠養起一支規模不小的大軍出來,就知道那裡有多富庶,有多掙錢了!所以呢,好幾個封國比較偏僻,每年的收入都比較磕磣的諸侯王眼珠子都要綠了。這裡頭就有幾個,是劉徹的兄弟。

比起孝文皇帝來,孝景皇帝十幾個兒子,自然不可能封的都是好地方。列侯可能封在關中,這些諸侯王的封地可不能留在關中,既然如此,那麼,是齊魯,是北地,還是東南或者是西南,那裡頭差別就很大了。

齊魯就是好地方,那裡商業發達,每年光是商人的孝敬就能收到一大筆,而要是不幸被封在了北地或者是南方一些地方,那就比較痛苦了。一方面是氣候問題,夏天溼熱,冬天溼冷,難以適應,尤其是南方長江流域,那裡如今呢,一直飽受各種蚊蟲還有寄生蟲之類的滋擾,這些可都是比較要命的東西。再往南一點,就是西南那些小國的地盤了,那些人可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不過呢,對於下面這些諸侯王的討好與若有若無的打探,舒雲只是熟練地打起了太極,這讓在場那些原本與年少時候的舒雲比較相熟的幾個諸侯王頓時都有些納悶,以前的那位阿嬌表姐(表妹)不是這麼有城府的人啊,還是長樂宮這麼能磨練人,直接將一個戀愛腦變成了女強人?

閒扯了一陣子,舒雲終於說到了正題,問道:“諸位都是一國之主,不知百年之後,宗廟託與何人?”

大家一愣,然後老老實實地表示,朝廷自有規矩,自然是由王太子繼承。

舒雲嘆道:“如此這般,待其他王子也太不公了一些!”舒雲就說起了劉遷與劉建的事情,表示,雖說這樣的事情只是個例,但是呢,各個諸侯之家,嫡長子奉宗廟,繼承王位,其他王子呢,父親活著的時候還能錦衣玉食,父親一死,能多分到一點家產的還好,分不到的,只怕到了民間,連養活自己的能力都沒有!當年惠帝繼位,哪怕高祖將愛子封為趙王,惠帝又與趙王一起起居,但是,最終怎麼著?惠帝更衣的工夫,劉如意就被一杯毒酒送去見自己父皇了。

所以,萬一自己百年之後,太子記恨自己當年偏袒小兒子,直接對小兒子下手,那該怎麼辦呢?這般一想,一些平時行事,不是那麼公正的諸侯王,頓時有些坐立不安起來。

然後,就有人開始做捧哏了,直接出席,開口問道:“不知太后何以教我?”

舒雲笑吟吟地說道:“既然都是劉家的子孫,所以,為何不推恩諸子,個個為王呢?”

這般可謂是圖窮匕見,但是,一幫諸侯王一時間卻是沒話可說了,聽起來這是個好主意,但是這分明就是一顆包裹了糖衣的毒藥,真要是吞下去,那麼自己的封國三代之後,就差不多支離破碎了。別指望因為這個,這些諸侯王就能管住自己的褲腰帶不生了,這年頭可沒有什麼計劃生育,大家都講究多子多福。可如今,多子那就不算多福了,倒不是養不起,根本就是將來家產分不起啊!

雖說這年頭算是封建大家長制度,但是就算是大家長,也得考慮家裡人的意見。顯而易見,推恩令一下,除了嫡長子不滿之外,其他人只怕一個個都要彈冠相慶。就算是王后,也不會有什麼反對意見,因為正常情況下,王后不可能只有一個兒子,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長子繼承封國,其他兒子只能繼承一點私房錢吧!

做家長的,一般都會有一種平均主義思想,哪個兒子混得比較好了,就希望他提攜混得不好的孩子。而如今呢,推恩令一出,大家似乎都能得到想要的了,至於自己的子孫後代變成什麼樣子,管他呢!我自己過得快活就好了!

這些諸侯王最終只得懷著複雜的心情,捏著鼻子對著舒雲,對著擺出一副一本正經模樣的劉衍連聲恭維,表示還是太后與陛下體恤我等,我等感激涕零云云。

誰也不敢多說什麼額外的話,真要是想要反對,只怕回去之後就要家宅不寧了!

推恩令算是在諸多諸侯王那裡通過了,只等著之後大朝議的時候,正式釋出,然後傳詔天下。

諸侯王這邊以後就再也算不上什麼問題了,唯一讓舒雲覺得煩心的就是,那些大臣已經鼓譟著讓劉循封王,然後去封國了!開玩笑,劉循如今才多大,真要是送到封國去,誰知道能不能順利長大啊,所以,封王可以,但是,去封國那就算了。不過呢,舒雲私心裡頭並不想讓自己的小兒子留在中原做一個註定會被不斷削去權柄的諸侯王,要知道,如今現在很多地方,那都是無主之地呢!

當然,這些話現在是不能說的,畢竟,現在大漢最大的敵人其實是匈奴人,跟匈奴人相比,其他的事情都得靠邊站。

如今邊境上頭情況一直非常緊張,匈奴人那邊訊息也是很靈通的,漢人這邊死了一個皇帝,匈奴人就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了,可惜的是,北地那邊,一點也沒有因為國喪而出現什麼變動,相反,輜重糧草還在源源不斷地送入北地。

這年頭,皇帝下葬,陪葬品是很多的,主要是金器,玉器,還有其他各類冥器,可以說,劉徹下葬之後,半個國庫都跟著陪葬進去了。好在皇帝下葬,一般是不會陪葬多少五銖錢的,而如今通用的貨幣如今還是劉徹之前搞出來的五銖錢,黃金什麼的,只是在上層流通而已,不會影響到軍餉。

少府不缺錢,不缺糧食,不缺軍械,可以說,軍隊的供應不成問題,最重要的是,北地那邊的軍隊跟匈奴人早就仇深似海,壓根不可能讓匈奴人再次越過邊境。馬邑那邊呢,原本就處在長城之外,因此,那裡簡直變成了絞肉機一般,針對馬邑的爭奪戰一直沒有停止過,少府光是派過去修理弩箭,大黃弩的工匠就已經近千人了。

漢朝這邊底子厚,如今還撐得住,橫豎以前的時候,就沒怎麼指望過北地的賦稅,但是匈奴那邊有些撐不住了。

遊牧民族的經濟可比農耕民族脆弱得多。匈奴人光是靠著自己牧馬放羊,那是養不活自己的,因為草原上總有各種各樣的意外。

說白了,草原上民族的興起都跟氣候有關係,從戰國的時候開始,中國整體氣候就開始轉冷,如今算是小冰河時代的開端,草原上三五不時地就有雪災,有的時候還會有蝗災,每一次的災難,都會給匈奴人帶來很大的打擊。

匈奴人西征的話,西域那些小國都是一些軟柿子,很容易就能搶到足夠的糧食,牲畜,奴隸,還有其他的財富,能夠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