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棉棉伸手在她挺直的小鼻子上颳了一下:“我之前對你說過的,從前我彈的箜篌和你的‘鳳靈’不太一樣,演奏技法要複雜很多。
如果傾音閣那些制琴大師真能按我的要求製作出我從前彈過的那種箜篌,你願不願意學?”
鳳凰兒越發迷糊了。
箜篌的確有很多種。
比如說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等等。
可說起演奏技法,似乎也都是大同小異。
棉棉姐彈過的箜篌究竟是哪一種,又是什麼模樣呢?
阮棉棉笑道:“聰明絕頂的小鳳凰今天好像變笨了呀,光是發愣都好幾回了。”
鳳凰兒這才道:“我當然想學了,可他們真的能做得出來嗎?”
阮棉棉笑道:“試一試不就知道了?縱然及不上我從前彈過的那般精密複雜,也能對現在的箜篌進行一些小小的改良。”
鳳凰兒想了一會兒才道:“棉棉姐,我好像有些迷茫。”
阮棉棉笑道:“說來聽聽。”
“我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左姐姐想要有個溫暖的家,你想要改良箜篌,可我呢……
之前為了能在成國公府立足,我每天還能有點事兒做,還能有點目標。
可如今我們已經基本站穩了腳跟,我今後又該怎麼辦?”
阮棉棉把她輕輕攬進懷中:“小鳳凰,聰明的孩子是不是都喜歡胡思亂想?”
鳳凰兒搖搖頭。
她沒有覺得自己是在胡思亂想,一個人活著要是沒目標,那該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
就好比她的上一世,如果沒有那份讓她刻骨銘心的仇恨支撐,她絕對沒有辦法堅持活到十五歲。
阮棉棉有些頭痛。
她當然知道人活著應該有目標,可這並不代表目標就一定得是具體的什麼東西。
好好活著難道不算小目標麼?
☆、第七十八章 傾音閣
衣香坊所處的地段十分繁華,附近全是大宋京城裡最有名氣的商號。
傾音閣則不然,如果沒有左未曦帶路,阮棉棉完全想象不到這麼偏僻冷清的地方居然也算是一個商鋪。
不僅沒有普通商鋪那樣的門臉,甚至連刻有“傾音閣”三個字的牌匾都不見蹤影。
看起來就是一座清雅別緻的園子,只適合那些連談論“金錢”二字都嫌俗氣的文人雅士賞玩,偏生……
真不知道這裡的主人是怎麼想的,純粹是暴殄天物!
“小曦,你確定這裡是做生意的?”她指了指空無一人園子門口,轉頭看了看身後的兩個小姑娘。
左未曦問:“阮姨覺得有什麼不對嗎?”
阮棉棉撇撇嘴:“生意要都是這種做法,世人都別想著賺錢了!”
鳳凰兒被她的模樣逗笑了:“娘,明擺著人家就沒想賺錢。”
阮棉棉甩了甩衣袖,又一個裝X的!
果然裝X處處有,府內府外遍地是!
“有錢人的世界咱們不懂,走了走了,先進去看看。”她率先邁開腿走進了園門。
“這裡的主人向來不喜吵鬧,你們都在這裡候著吧。”左未曦接過芸香手裡的瑤琴,和鳳凰兒一起跟上了阮棉棉的腳步。
阮棉棉吐槽歸吐槽,真正踏進園子後,她還是不由自主地放輕了腳步。
原因無二,傾音閣裡面實在太過寧謐美好。
此時已是秋天,這裡卻依舊繁花似錦,養眼之極。
亭臺樓閣小橋流水,比之後世的江南園林也不遑多讓。
除非是有意來搗亂的,否則絕對沒有人願意破壞這份清新雅緻。
幾人沿著花廊走了大約盞茶工夫,終於在一叢菊花旁見到了兩名丫鬟打扮,生得眉清目秀的女子。
對於她們的到來,那兩名丫鬟並未感到意外。
見左未曦手裡抱著瑤琴,二人一起笑盈盈地迎上前來:“貴客是來修琴的?”
阮棉棉點點頭:“想請大師幫忙重新裝一下琴絃。”
其中一名丫鬟笑道:“貴客請隨婢子在偏房中稍候,大管事馬上就到。”
大管事,而不是大掌櫃。
阮棉棉可算是明白了,人家真的不是開門做生意的商鋪。
想來這裡的主人一定非常痴迷音樂,所以才把這裡作為以琴會友的地方。
日子久了,朋友交了不少,也多了許多慕名而來的修琴買琴的人。
至於左未曦提過的那幾位制琴大師,想來正是主人的朋友。
客居於此順帶制琴,既圓了夢想也掙了錢,何樂而不為?
三人隨著那名丫鬟去了偏房。
不一會兒另一名丫鬟就把大管事請來了。
大管事是一名身材中等五官端正的中年男子,身著一件青布長衫,頜下留著幾綹長鬚,舉止非常溫文儒雅。
他衝阮棉棉幾人拱了拱手:“貴客們久等。”
阮棉棉道:“大管事客氣了。”
“聽聞夫人想要修琴?”大管事並不繞彎子,直接問道。
“正是。”阮棉棉示意左未曦把琴盒開啟。
大管事走到桌案旁,凝神看了看那斷絃處。
“夫人如果急用,明日便可派人來取,如果不急的話,三日後更佳。”
左未曦道:“那我三日後派人來取吧。”
大管事微微頷首,把琴盒關上後遞給一旁的丫鬟:“送去給龔大師。”
“是。”那名丫鬟接過琴盒,福了福身退了出去。
大管事又道:“夫人可還有其他吩咐?”
阮棉棉道:“敢問大掌櫃,傾音閣能否定製箜篌?”
大管事道:“夫人可以隨我去看一看已經制好的幾架箜篌,同大師們商定樣式尺寸以及交貨日期即可。”
言語間充滿著自信,絲毫不擔心貴客對他們的樂器會不滿意。
見他是這樣的表現,阮棉棉對能夠再次擁有一架轉調箜篌又多了幾分信心。
就算暫時做不到轉調,只要新箜篌是雙排弦,音域再寬一點,能夠演奏她最喜歡的那幾首曲子,其實她也就基本滿足了。
將來的事情將來再說,總要一步一步來。
阮棉棉對鳳凰兒和左未曦道:“那咱們就隨大掌櫃去瞧瞧。”
傾音閣的樂器成品全都擺放在正廳處,數量和種類雖然不及現代樂器行,但勝在樣樣俱是精品。
首先映入阮棉棉眼簾的是一把琵琶。
現代的琵琶其實是由歷史上的直項琵琶及曲項琵琶演變而來的。
直項琵琶其實就是“阮”,而曲項琵琶是南北朝的時候從中亞地區傳入中原的。
唐朝是琵琶發展的一個高峰時期,白居易的《琵琶行》裡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就非常形象地對琵琶演奏及其音響效果做了形象的描述。
但詩中那位琵琶女演奏的其實就是“曲項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