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要是換了一個,早跑去看熱鬧了好麼!
南宮烈親自送他們,還想幫道淼提溜他的揹包,被獨孤浩炎給攔下了 : ”道淼的包自己會背,裡頭都是……咳咳……你懂得,少動。“
南宮烈立刻就老實了。
獨孤浩炎心裡高興了。
因為來的時候,他摸了摸道淼的包,還拆開看過,但是他就不想讓自己以外的人,跟自己一個待遇。
道淼無所謂,他現在挺累的,想休息,但是獨孤浩炎說要回家,想到家裡的高床軟枕,跟這裡的簡陋條件一對比……,算了,還是回去吧。
只是,那隻兇獾,到底幹了什麼?兇戾之氣如此之重……
第120章:南宮家的謝禮
倆人出去的早,回來的也快,也就用了一上午的時間,下午沒過兩點,回來了。
南宮烈沒來送,因為他要照顧營地,不過也說了,以後回去絕對登門道謝。
獨孤浩炎知道這個時候他肯定離不開,就陰陽怪氣的好好給了他一頓排頭吃,南宮烈可能也覺得自己做的不太地道,好脾氣的認了。
反而是道淼,叮囑了他許多注意事項,什麼不能去辦白事的人家,不能靠近新生兒,最好是去道觀拜一拜三清,去寺廟吃個齋,念個佛什麼的。
聽的南宮烈臉都綠了。
獨孤浩炎也差不多,因為倆人實在無法想象,南宮婷婷去吃齋唸佛的景象。
簡直太驚悚了好麼!
見他們倆回來了,家裡人還挺吃驚,幸好已經午睡過了,獨孤夫人趕緊讓人做飯,一看這倆孩子就沒吃飯,因為道淼還抱著一個紅糖麵包吃的香,獨孤浩炎也拿著一罐運動飲料在喝。
“到底怎麼回事?這才走了多久? “就回來了?也太快了吧?
“爺爺,南宮婷婷是……”道淼雖然累,但是依然跟獨孤翁老爺子說了南宮婷婷的情況他說的樸實無華,但是據實已報依然讓大家聽的目瞪口呆。
尤其是獨孤翁老爺子:“那東西……是怎麼樣的……變成……那樣?”
有對風俗研究的老爺子,自然知道道淼沒說出口的那些是什麼意思,這得是吃了多少人,才能連渾身正氣的女軍人都能上身的啊?
“我猜測,那地方,要麼有個亂葬崗,要麼有個積屍地,或者,是某個大墓。”道淼又拿了老爺子面前擺著的茶點吃了兩個:“不過,那是一座大山的腹地,亂葬崗不太可能。”
“只有積屍地或者是某個大墓的……? “獨孤翁老爺子對積屍地沒興趣,但是對古墓有興趣。
“不知道。”道淼搖了搖頭:“東北三省當年沒少被鬼子禍禍,積屍地也不是沒有,古墓的話……沒注意。”
當時在天上,他有點恐高,光顧著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了,根本沒往下看。
所以他們所在地方的風水如何?他根本沒看,也沒算。
很快,獨孤夫人就來叫他們倆吃飯了。
吃過飯,休息了一會兒,這一會兒的時間,就由獨孤浩炎給大家講了一番當時的情況。
不同的兩個人,看待此次事件的眼光和角度也不同,即使是聽過一遍,第二遍聽來,還是有不同的地方。
例如,原來那邊剛宰了那獾子,這邊道淼就知道了啊?
例如,原來軍中正氣重,一般的邪祟都是敬而遠之的!
更例如,雖然說建國後動物不許成精,可有早就成精的……
吃過飯歇了一會兒,道淼真的累了,回到樓上就栽進了大床,他需要睡一覺。
一覺就睡到了第二天早上,晚飯都沒吃,不過昨天本來吃晚飯就三點多了,睡到第二天早上正常的起床時間,只能說,他是真的累了。
因為第二天是八一,新聞上都是閱兵的畫面,獨孤浩炎今天偷懶了,沒去公司,道淼當然也沒跟著去,跟著獨孤翁老爺子一起看了閱兵式。
看完還意猶未盡,特別感慨的道:“我軍還是很強大的……”
南宮婷婷那樣的,實在是倒黴了些,聽說她如果不遇到那事兒,還能以女兵中隊出現在鏡頭前呢。
可惜了,如今南宮婷婷只能在家裡養病,南宮烈倒是在軍演中露了一面,不過他們因為兵種特殊,都是給模糊了鏡頭的,而且他們臉上都畫了迷彩,讓人看不清楚真面目。
因為是建軍節,這一日也適合祭祀,道淼特地開壇作法,獨孤浩炎特別好奇的問他:“你是給國家祈福嗎?”
道淼一臉的黑線:“替國家祈福?我多大能耐啊我?”
“我看那些大師都給國家祈福過的……”獨孤浩炎撇嘴:“看你這麼正式,我以為也是呢。”
“一國的氣運何其強大?”道淼嘆了口氣:“不是什麼人,都能為國祈福的,尤其是道門中人,一般都是有大功德在身的一派掌門,或者高德道長,才能說是為國祈福。”
獨孤浩炎反駁道:“可是我見過不少一到國慶日就去名山大川燒香的人,也是為國祈福的啊?”
“普通人,他們只是這個國家的子民,為國祈福當然可以,一個人雖然願力微弱,但是眾願卻誠誠,要不怎麼有‘國富民強’ 一說呢。”道淼解釋道:“但是一些道門之中,卻很是忌諱,一般不會太沾惹跟國運和民願有關的東西,辦好了可以有功德加身,卻也結了不解之緣,很容易被帶累;漢朝時期的五斗米教,就因為沾惹了世間緣法,最後不得不退回龍虎山,最後只流傳下來道法,卻再也不摻和政務。”
國運,一直都是上天註定的,當年日寇入侵,二黨相爭,誰能想到,最後贏了的是如今的紅黨?
當年的紅黨,就是一些書生和窮人組成的,但凡家世好的都去了果黨,結果呢?
還不是紅黨最有群眾基礎,得了這天下。
況且當年果黨還有西方那個世界警察製成的國家支援呢,還不是被人小米加步槍的給打了回去。
只有天道能壓得住國運,誰敢不知輕重插手國運之事,必會跌個粉身碎骨。
當年五斗米教也是因為如此,失了自家的氣運,以彌補國運,自漢以後,佛教便入駐中原,大行其道。
一直到明清時期,佛家大盛,道家卻多被打壓,很多道門中人隱世不出。
到如今,寺院遍地,道觀卻沒多少,香火鼎盛的更少了。
那還是一教的氣運呢,都沒能壓住國運,他一個人,算什麼?
道淼這麼一說,獨孤浩炎一想,還真是,分析的很是到位,而且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