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跑到城門時,身後有人追了上來:“少將軍,等等我們。”
宴黎拽著韁繩回頭一看, 卻是高大山領著另兩個小將追了上來。他們說得好聽是小將,可事實上並沒有得到朝廷的正經任命,之前的戰功也還不足以讓他們擁有過高的位置。因此宴黎在這一群人中便顯得越發特殊起來,甚至連高大山也不喊她“老大”了,而是正正經經喊一聲“少將軍”。
幾人縱馬跑得比宴黎還快,很快便追了上來。高大山最先開口,他看了宴黎一眼,有些驚詫道:“少將軍今日是遇見什麼喜事了嗎?這大雨天出門還這般高興。”
宴黎一揚眉,並無意多說什麼,臉上的表情淡淡的:“你覺得能有什麼喜事?”
高大山當然想不到有什麼喜事,事實上這些天因為邊城戒嚴的緣故,整座城池的氣氛都有些低迷。甚至因為半年前那一場戰事中出了內鬼,軍營裡最近也有些風聲鶴唳,聽說軍官們正在對將士挨個排查。如此一來,便是常年混跡在軍營中的這一群少年,都覺得壓抑了。
見高大山無話可說,宴黎也不再理會他,正要策馬前行,就見天際烏雲不知何時散開了一片,一縷晨光倏然灑下,劃破了滿城陰鬱。
片刻後,雨便停了,高大山如夢初醒般策馬追了上去。
****************************************************************************
這群少年最大的也不到弱冠,最小的甚至還不滿十五,走在軍營中臉嫩得不像話。再加上他們並不穿梁國制式的軍服,各家準備的輕甲卻很精良,軍營裡的軍士一眼便能認出他們的身份。
特權階級哪裡都有,軍營中也不例外,然而軍營比其他地方好的一點是,這裡所有的人都認定強者為尊!宴黎之所以能夠順利領兵,除了她是宴將軍“獨子”,除了她遊騎將軍的官職之外,也因為她在接手麾下軍士後,便將其中的刺頭都揍了一遍。
小將軍前些天揍人累壞了,可結果還算喜人,到如今她麾下兩千人基本都已收服,再挑事的人已經少了,更不會選擇這樣一個雨後新晴的天氣裡找事。
於是今日的小將軍格外清閒,練兵之餘甚至還有了時間看熱鬧。
一群人圍在演武場邊,看著場上兩人搏鬥,身強體壯的軍士對陣單薄瘦削的少年,軍士們的呼喊聲震天響,順便就把校場裡的宴黎引了來。她站在外圍看了會兒,只見軍士身強力壯不失靈敏,更可怕的是他在生死中早已練就出了對危險的敏銳直覺,少年再多的技巧也沒用武之地。
宴黎看了兩眼,心中便已經有了計較。然而她並沒有出聲提醒小夥伴,收回目光後隨手從荷包裡掏出顆話梅糖扔進嘴裡,酸酸甜甜吃得有滋有味兒。
果不其然,沒等半盞茶功夫,少年便被那軍士一把掀翻在地。雨水浸透的演武場上不少積水泥濘,少年在這泥地裡滾了一圈兒,身上的衣衫便髒汙得不成樣子了。少年也沒在意,手在泥地裡一撐,順勢旋身一腳向著對手腳踝掃去,可惜扔是被躲過了。
又過了片刻,少年堅持將軍士也撂倒了一回,這才坐在泥地上認了輸。
和少年交手的是軍中一個百夫長,真正從底層混跡上來的人,哪怕是野路子,身手其實也不容小覷。他拍了拍身上的泥,也不甚在意,興致高昂的喊著下一個人上場比試。
演武場上很快又打了起來,渾身都是泥水的少年從場上下來,看上去格外狼狽也格外可憐。好在場外還有不少小夥伴,見狀紛紛迎了上去,也沒讓他受了冷落。
宴黎不準備上前的,不過如今她算是年輕一輩的領頭人,哪怕她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這些人依然會主動圍繞在她身邊。此刻便是如此,一群少年人呼啦啦圍了過來,宴黎乍一眼看去便發現吃虧的人不少,將近一半的人都已經成了泥猴模樣。
少年們頗有些義憤填膺,都道今日是那些兵痞主動挑事,特意選了這麼個天氣讓他們吃虧狼狽。少年們不怕捱打,卻覺得丟臉,於是一致慫恿宴黎上去扳回場子。
小將軍面無表情的扔了一顆話梅糖進嘴裡,咬得嘎嘣脆,並不是很想摻和這件事——她就是來看個熱鬧的——然而並不等她將拒絕的話說出口,演武場外卻匆匆跑來一個傳令兵。他在場中左右四顧一番,很快找到了宴黎所在,眼睛一亮便拔腿跑了過來。
傳令兵在軍中是最為特殊的存在,哪怕他們本身軍職不高,可行動間卻無人敢攔。宴黎的神色也鄭重起來,忙收起荷包迎上前幾步,問道:“何事?”
傳令兵行了個軍禮答道:“將軍有令,請所有領兵將領主帳議事。”
宴黎聞言轉身就走,留下演武場眾人面面相覷。不過少傾,眾人也都反應過來了,一群少年對視一眼,也顧不得身上的狼狽會不會丟臉了,紛紛跟著宴黎就往主帳跑。
軍職不夠的少年自然進不了主帳,就連宴黎進帳之後也只能坐在靠近帳門的末座。不過無論坐在哪裡,宴將軍的話還是清清楚楚傳入了眾人耳中:“斥候來報,剛在西北五十里外發現了胡兵蹤跡。”
此言一出,眾人紛紛有種“終於來了”的感覺,甚至感覺心裡終於踏實了。
確實是踏實了,在座每一個將領都相信胡人今春一定會來,那麼早早發現蹤跡顯然要比被打個措手不及好得多——像去歲那般被人屠了軍營兵臨城下的事,沒有人想再經歷一回。
眾人心中既定,便開始商議起應敵之策來。宴黎年紀尚輕沒什麼資歷,也不想出什麼風頭,於是一直默默在末座聽著眾人發表見解。直到最後有人提出了趁著胡人立足未穩襲營,眾將領紛紛起身請戰之後,宴黎為了不坐著那麼突兀,才跟著起身說了兩句。
小將軍表示,請戰什麼的她只是隨便說說而已,完全沒有要與旁人爭功的意思。
然而大家卻拿她的話當了真,高副將首先站出來說道:“少將軍手下兩千人都是軍中精銳,據斥候回報此番胡兵尚不足三萬,今晚派出兩千精兵襲營,人數倒也合適。”
宴黎麾下兩千人確實都是精銳,這算是拼爹的後果,可也因為都是精銳才越發不服管教,耗了宴黎不少時間精力收服人心。但高副將此時這般建議,毫無疑問是在賣宴將軍面子——軍人以軍功晉升,而打頭陣無疑是很露臉的,再加上是佔便宜的襲營,所以向來不少人爭先。
當然,首站得勝還是失利對於士氣來說也是至關重要,所以高副將能夠同意宴黎領兵,眾人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反對,也是對於她能力的認可。
晏家父女倆對視一眼,都從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