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四十五節 西席?(求收藏/推薦)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此句何解?”王守拙問道。

“所謂‘慍’,就是‘怨天尤人’之意,譬如我們遇到艱難困苦,遭遇到不如意的打擊,就埋怨是別人對不起自己、不理解自己,或者埋怨上蒼不給自己機會。而聖人所說句話的意思,也其實是他一生的寫照:一個人能夠真正做到為了學問而學問,就不會怨天尤人,成功了,他會更加進;失敗了,他會從自身進行反省,是不是自己的學問、修養、做法種種的問題,只有做到這樣,這個人才能稱得上是一名君子。”張陵侃侃而答。

可以這麼解釋嗎?王守拙驚訝了!

王守拙出身軍旅,也就是識字寫字而已,後來因為好學不倦,被提拔到秦王府做了一名小吏,機緣巧合之下,他被點為山陽縣丞。他自知出身軍旅,缺乏文事,因而對孟師爺等有文采的幕僚一向禮敬,自己有時間也會學習——做了文官之後,他也清楚,沒文化的人可是不容易升遷的,即便是自己有著秦王府的經歷,也得有備無患。

《論語》這部書,他也學過,而且學得還很認真。但是,就剛才那句話而言,張陵所闡述的意思與他以往所理解的完全不同,偏偏又是無懈可擊。所以,王守拙才會驚訝,他看了小婉一眼……不用說,這也是她傳授的。

有一個詞叫做‘隔靴搔癢’,在宋朝以前,那些文人雖然狂傲猶有過之,但並不像後世那迂腐。王守拙並不因為張陵的見解與自己所瞭解的不同而惱怒,反倒起了相試之心。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