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時,江山初定,人才匱乏,大批的官職空懸而沒有hé shì 的官員。所以在當時,國子監生還是比較值錢的,往往出監後,給予出身,經過六部歷事,很快就能出職任官,擔任的職位一般也挺重要。這麼一來,一群想當官的讀書人,自然是趨之若騖。
當時國子監管理制度也挺嚴格。比如由監丞負責的繩愆廳,類似嚴鴻前世所知的教務處,但是其許可權又遠大於教務處。監丞有權對學生施以從竹蓖毆打直到充軍發配的刑罰,最悲劇的監生,甚至會連nǎo dài 都混丟掉。
不過即使如此,人們仍然紛紛爭搶著進入國子監。因為這jiù shì 一條進入官場的快速通道,為了當官,挨幾下屁股算什麼!當時的國子監也確實是名副其實的大明第一學府,甚至連當時的外國人,都有不少人在國子監就學。
可是到了如今,國子監可就遠沒有當年的威風了。主要原因,是當下科舉制度興盛。相對來說,科舉制度的入門門檻低,全國讀書人都可以參加;而考核又相對公平,大家的卷子一起封了姓名等待篩選。這種統一化的人才選拔方式,不管八股本身如何被後世詬病,至少算是為封建社會的人才跨階層流動提供了一條相對合理的道路。
因此,隨著科舉的不斷髮展,大批官員都是由科舉產生。所謂非進士不得選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內閣這樣的潛規則,也開始盛行起來。國子監的監生,一般來說也要參加科舉才能得官。當然,也有的監生靠著特殊背景,得到直接授官。比如嚴鴻的便宜老爹嚴世蕃jiù shì 這種。但終究來說,是鳳毛麟角,少的可憐。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