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分卷閱讀413

熱門小說推薦

此事說來話長。

原來趙四孃家憐恤老年人,就算是趕車,也不會讓老冒頭等幾個上了年紀的老頭子風裡來雨裡去地運貨,而是讓他們留在她家待命。得碰上她家裡的誰誰誰有事需要外出,才會把他們叫過來趕車。

趙四孃家的人口本來就少,一家人中又只有趙三娘和趙永忠經常外出會用到車,可她家養的車伕卻有四五個之多,故而,老冒頭在很多時候都閒得慌。

老冒頭和其他幾個老頭子不同,那幾個老頭子喜歡熱鬧,沒事兒就愛去茶館蹭書聽,老冒頭在熙熙攘攘的碼頭上待了大半輩子,最煩鬧騰。他也愛聽書,可他寧願回去聽他的小孫孫講,都不願意去人聲鼎沸的茶館裡湊熱鬧。他閒的時候,就愛找個僻靜之處,美滋滋地抽上一口水煙。

老冒頭在某個人煙罕至的角落裡待著待著,就發現了件稀奇事兒。

話說趙永忠夫婦為了照顧李翠萍,就把她和她的家人接來了府城。本著就近照顧比較方便的原則,趙永忠夫婦原打算讓他們住進自己家裡。可陳老婆婆說了,他們家一門寡婦,不好住在人家家裡給人家招晦氣,任憑趙永忠夫婦怎麼勸說,她就是不肯搬進趙四孃家。

趙永忠夫婦無奈之下,只得在附近另挑了個住所給李家。按照陳老婆婆的心意,新住所位於街角,四周甚是僻靜,外人沒事兒絕不會經過這個寡婦門,很適合他們一家婦孺關門過日子。

李家看上去是如此的恪守本分,可偏偏被老冒頭看到,在某個黃昏,閉門度日的李家為一個青年打開了後門,過了好久好久,直到天都完全黑了,那青年才抱著個包袱,悄悄地從李家後門離開了。

李家一門寡婦,居然在將晚未晚的時候偷偷摸摸地招待起了大男人,這事兒就有些稀奇了。

老冒頭不禁八卦心起,但凡傍晚沒活計,他就貓在那個隱蔽的角落裡,緊盯著李家的後門不放。

這不盯不要緊,一盯嚇一跳。那青年隔三差五就會上一趟寡婦門,來的時候基本都是兩手空空,可到了走的時候多半會拎著大包小包滿載而歸。

誠然,李家是不是倒貼養漢這不關他老冒頭啥事兒,他看看熱鬧也就是了,最多在心裡頭樂呵樂呵,完全不必多此一舉,把這事兒給揭露出來。

可老冒頭深知李家的家底。想當初趙永忠夫婦帶著李家人來府城,他也去接人了。他記得很清楚,李家那麼些人,帶來的行李都沒能裝滿一輛車,而且那些個行李都是些破銅爛鐵,根本不值幾個銀錢。換句話說,李家本身並沒有多少傢俬,他們家如今所擁有的,都來自於趙四孃家的給予。

趙四孃家感激李翠萍肯為趙永孝守寡,才給了李家這麼好的待遇。可李家拿著趙四孃家的錢,卻在偷偷摸摸地養漢,這樣做未免有些對不起趙四孃家。

原本老冒頭想把這事兒捅給趙三娘知道的,可他想來想去,到底沒好意思開口。

現如今趙四娘回來了,還要去探望李翠萍,老冒頭感念趙四娘對他的恩情,實在不忍看她矇在鼓裡,猶豫一番後,終是把這事兒告訴了她。

正文 第三百六十五章 朝陽群眾

老冒頭肅著臉道:“我暗中跟了那漢子兩回,已經把他的底細摸得差不多了。那漢子名叫盧建平,今年二十歲,現住在南城外頭,他家裡頭人口不多,除了他之外,就只有他的寡嫂和他的小侄子。他原先在南城外頭的許記豆腐坊裡上工,前不久辭工了,在南城碼頭上租了個鋪子,和他寡嫂一起做起了滷味生意。盧建平祖籍靜海縣城,按理說,他應當和祖籍靜海高店村的李家沒有任何親戚關係。”

話到此處,老冒頭頓了頓,斟酌一番後,又道:“我也曉得,不該隨便說寡婦的是非,那樣顯得太不厚道。可李家老的老小的小,就只有李翠萍正是青春年紀,盧建平又不大可能是李家的親戚,他不正大光明地去李家,為啥每回都要趁黑摸上門?肯定是去做啥見不得光的事情,依我看,多半就是找年齡相當的李翠萍。我在想,幾個月前盧建平還窮得叮噹響,差點兒都養不起他那寡嫂和小侄子了,哪裡會有本錢開滷味檔口呢?那些本錢,估計就是李翠萍給他的。可追根究底,那些錢也不是李家的,那些其實是東家你家的錢啊!”光是想想,他就替趙四娘心疼。

老冒頭這番話下來,不要說是最近一直在搞情報工作的姜荷蓮子了,就是在現代被各種資訊轟炸過的趙四娘都驚呆了。

我的個乖乖,這調查水平,不去做傳說中的燕雲衛實在是太屈才了!這要是放在現代,妥妥的朝陽群眾一枚呀。

震驚過後,趙四娘仔細想了想,幾番接觸下來,她知道老冒頭絕非信口開河之人,他所說的話具有相當高的可信度。再說了,老冒頭沒必要也不可能胡亂造謠,畢竟這種事兒一查就能查得出來,容不得他胡編亂造。也就是說,老冒頭所說應當為實。

儘管老冒頭這番話裡包含了不少主觀臆測,可看慣了八點半泡沫劇的趙四娘才不會天真地認為,李家放任大男人上門,只是為了對劇本或是鬥地主,全程純潔乾淨無雜質。哪怕李翠萍有孕在身,在這件事裡面,她都不可能是純潔無辜的白蓮花。

趙四娘謝過熱心的老冒頭,卻不改初衷,依然向著李家進發。

趙四娘悶太久了,正要搞搞事情,聽了老冒頭的話後,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會會李家人。

不久之後,趙四娘就和姜荷蓮子一起,叩開了李家門。

趙四娘今兒個智商線上,自然不會為了表達她對趙永孝之死的惋惜,就扣住他的死不放,在李家大說特說。

趙四娘只是很委婉地提了提她四叔的英年早逝,陪著李家人落了兩滴淚,隨即就轉移話題,關心起了李家人,尤其是李翠萍的身體狀況。

扯了半個時辰的淡之後,趙四娘終於開始切入正題,說道:“我這趟去寧國,最大的感觸就是,那兒的民風遠比咱們燕國開放。在寧國,根本就不推崇什麼所謂的貞節牌坊。寧國人不但不阻止寡婦再嫁,還極為支援。寡婦再嫁時,婆家都會允許她帶走自己的嫁妝,有時候婆家甚至會給寡婦豐厚的添妝,像嫁女兒一樣把寡婦風風光光送出門。”

趙四娘說這話時,就一直在觀察著李家人的神色。

陳老婆婆滿臉迷糊,也不知她聽沒聽懂趙四娘所說之話,她就暫且不提了。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