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香港電影界有個說法,叫七日鮮。這個名號,還是王晶的父親,王天林導演自己提出的。
在這種環境下,平均每天就有一部香港電影誕生。
這樣的產業模式有好有壞,雖然爛片迭出,但經典也存在。
比如鄭伊健的《古惑仔2之猛龍過江》,十一天拍完,搶佔春季檔期,在港拿下了2249萬的票房。哥哥參演的92版《家有喜事》,票房直達4000萬,位列香港十大賣座影片第二名,然而這一的經典,卻只花了十三天時間。警匪片《槍火》,以250萬港幣,十九天內,鬼才杜琪峰完成了這部別具一格的電影。
十多天,對於後世的許多中學生來說,只不過是閉眼睜眼吃飯睡覺打遊戲蹉跎的寒假的一半。然而黃金時代的香港影人,卻用這樣短暫的時間,在電影史中留下了燦爛的痕跡。
-
7月17日。
杜風剛剛和周氏院線的人纏鬥完畢,或許是看著杜風像個冤大頭,周氏那邊一開始開價極高,要價驚人。但是杜風給出了自己的殺手鐧。
陳敏嬌給了他一個很好的情報,周氏想發展電視業,而杜風這邊,剛好有門路拿下了港英政府頒發的電視臺牌照。周氏想要發展子臺建立品牌和擴大影響,卻苦於政府無人,現在杜風送上門,一來二去,雙方握手言和。
周氏旗下的十家影院全部轉讓給天嬌,其餘五家股份共享,天嬌吃大頭,周氏啃魚尾巴。由於電視牌照是用杜家的名義的拿下,杜家佔有了零星的股份,杜風意思意思讓周氏花了一港幣轉走了牌照的所有權。
接下來幾天,杜風要做的就是按照陳敏嬌給出的規劃去改變影院。找到合適的排片人,對每一部遞交上來申請放映的片子進行稽核,合理規劃他們的放映時間,並且從中抽取票房提成。
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天嬌院線需要一部能夠打響名號的電影,吸引所有獨立製片人來到他們的院線投放電影。
而這部電影,必然就是陳敏嬌一手創造出的《捉鬼靚女》。
陳敏嬌坐在杜風的辦公室,就等著他進來,進門的第一話就是衝著他笑盈盈地說,拿錢。
杜風沒好氣地問她,要多少。
兩個人都心知肚明,這錢是電影的預算。
陳敏嬌算得上是《捉鬼靚女》的製片人,因而也是她自己做的成本預算表。她把手裡的小表單交給杜風。
“58萬?”杜風吃驚地看著表單上的數字。
他又看向陳敏嬌,這個女孩正捧茶品茗,閒淡鎮定。聽到了他的聲音,倒是有了些表情,調侃道:“怎麼,嫌多?”
哪裡是嫌多。58萬,對於杜風來說不過是零頭未到。這分明太少。
“陳敏嬌。”杜風義正言辭地看著她,“你是不是對我有什麼誤解?”
他很有錢的,真不用這麼省的。
陳敏嬌當然讀出了他的潛臺詞,無奈地笑笑。
“想什麼呢?只是這電影也就需要這點成本而已。”
器材租賃,人員工薪,場地費用,加之雜七雜八的東西。
“我沒算自己的片酬。”陳敏嬌把茶放下,骨瓷與玻璃親吻發出脆響,“後期營銷和宣傳也暫時沒算入。”
呼。杜風鬆了口氣。
“周氏那邊怎麼樣?”陳敏嬌好奇杜風的進度。
杜風將進展交代清楚,又主動提出一件事:“我想把天嬌的股份多分你一點。”
陳敏嬌有些詫異,“為什麼?”
她和杜風的賭約都還沒有完成,這個人怎麼就急著給她送錢了。
“因為你值得。”杜風斂去了平時的嘻嘻哈哈和流裡流氣,認真地說。
他從陳敏嬌的策劃中就看出來了,這個女人,有能夠與野心相匹敵的實力。為了能夠將這樣一個人才牢牢地攥緊在手裡,適當地放出利益,是應該的。天嬌影業,不,應該說是天嬌集團。如果沒有陳敏嬌,就算他手上有再多的錢,都不可能有更好的發展。
一個點子,能夠價值千金。
杜風早就把合同準備好了,現在就等著陳敏嬌一個點頭。
原本陳敏嬌只是想給自己一個安穩,求一個亂世中的平靜。然而現在,擺在她面前的,卻是撼動亂世的未來權力。
人往往不會提前預知到自己的道路。
就像陳敏嬌,本來打算去麥當勞打小時工的她,現在,手握了40%天嬌集團的股份。她和杜風,四六開。
前期的收入陳敏嬌一概不要。她只要《捉鬼靚女》上映以後的一切分成。這是她的驕傲,也是她領取自己勞動成果的權利。
股份的事情解決,杜風想起另一個問題來。
“《電影雜刊》,你覺得如何?”杜風企圖尋求陳敏嬌的意見,“我打算按照你的規劃,儘快建立一本屬於香港人民的自己的電影雜誌。”
陳敏嬌思索片刻,問:“那報紙呢?不如再開個《每日港影》,提供香港電影的資訊。面向普通群眾。而《電影雜刊》則半月一期,匯雜兩岸三地的專業影視資訊。”
在港澳未迴歸之前,還沒有海峽兩岸的說法。為了讓杜風理解,陳敏嬌採取了舊說法。
杜風有些不贊同:“兩岸三地,臺灣我理解,但是內地,有必要嗎?更何況,現在的內地,根本無法深入去獲得採訪資源。”
內地像是一座封閉的城,從沒有像香港和臺灣,開啟過自己的門。
“要有長遠目光。”陳敏嬌不退讓,堅持自己的想法,“遲早會開啟的。如果到時候才做準備,有可能會錯失先機。你想過嗎?內地的電影市場一旦開啟,那將是一座寶藏。”
改革開放,已經不遠了。
杜風退步,在電影方面,他的確不如陳敏嬌有想法。他是個純粹的牟利商人,而陳敏嬌卻是個在意電影行業發展的影人。
他只好說好。
第22章
二十二
“神秘新戲開拍,或再成爛片。”
“成為港姐後她卻做了這一行……”
“從花瓶到電影製片與主演, 她到底在想什麼?”
7月23日, 香港的小報充滿了這樣的報道。
然而這樣的報道的出現絕不是巧合, 是陳敏嬌一手策劃的營銷手段。由於前期籌備時間的驟然縮短, 《捉鬼》劇組7月22日就正式開機了。
開機儀式很簡練,但是也足夠的尊重。港人重風水和拜神,這樣的開機風俗是無可避免的。36mm的攝影器材被紅布遮蓋著, 錄音裝置由於帶杆而只是用紅條捆上了蝴蝶結。砍了一半的乳豬頭被擱置在桌子的正中央, 香火繚繞著, 水果有規律地擺放在一邊。
導演說開機,攝影掀開機器的紅布,其餘主創一同持刀切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