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能聽到福爾摩斯優美的小提琴聲是艱苦旅程中的難得享受,舒緩心靈的音樂足以令人充滿對生活的感激之情。
現在自第二年聖誕節開始缺席的醫生和接任他的福爾摩斯都在,雖然明白是不同世界的不同的人,但她還是產生了一種時空在無限次的折射中,偶遇了不可能存在的奇蹟光景的幻覺。
遙遠彼端的夢境與此刻存在的現實交錯在一起,模糊了感知的邊界,不知不覺中,她靠在沙發靠背上,合上雙眼。
她睡著了。
作者有話要說:
評論要到週四才有時間回所以我先簡單說一點。
上章故意沒寫福爾摩斯的心理,不過已經有人猜到醫生和梅林的態度了。兩個人從一開始就沒打算隱瞞,所以才會讓立香和夏洛克租同一間公寓。沒有在公寓共同生活的那些瞭解做鋪墊,即使是福爾摩斯也不可能憑僅見一面的線索排除出答案,不確定因素太多。
再上章巴巴託斯每秒死四十四次是在玩日服梗,也是設定的一部分。
開頭介紹多元宇宙的時候提到過,無限多個宇宙組成一組是一個多重宇宙。雖然是無限個,但是無限和無限之間是有大小區別的。
舉例來說,奇陣列成的集合是一個無限集合,整陣列成的集合也是一個無限集合,但是比奇陣列成的無限集合大。
魔神柱作為高維生物,擁有無限集合的全部體驗,也就是在無數世界線裡被打死了無數次,拉進這個宇宙扁平量化以後,體感差不多就是一秒死了四十四次。(順便巴巴託斯醬人氣真高,不愧是地獄偶像天團SLM72的人氣王((再順便之所以是巴巴託斯(Barbatos)是因為原著裡大福第一次出場和弟弟的對話來源裡提到一個叫巴貝多(Barbados)的小島
#
第29章 聖誕禮物
福爾摩斯們的推測基本都對,但在不吃海鮮上有一點小小的內情他們沒考慮到也沒法考慮到。
羅曼本來對海鮮是沒什麼問題的。
迦勒底有鍾愛美食的亞瑟王和亞瑟王的各種變體以及繼承王胃的莫德雷德和莫德雷德的變體存在,羅曼對飲食的愛好變得沒那麼起眼。但實際上他是做過一邊透過迦勒底亞斯觀測立香和瑪修,一邊吃掉了瑪修為立香準備的芝麻包子之類的事,第一次和立香在分配給立香的房間裡相遇也是在摸魚吃點心,曾經還讓接受迦勒底召喚的印度從者大英雄迦爾納幫自己跑腿去達·芬奇那裡買麵包。總之就是很喜歡吃,雖然比較偏好甜食,但口味其實比只喜歡精細料理的亞瑟王更廣泛,海鮮當然也在食譜範圍內。
問題出在立香發表了多重章魚料理理論之後。
巴巴託斯:你聽見了嗎!?她說要在石頭上摔我一百次,活生生的!這個惡魔!
羅曼:你才是惡魔,立香只是普通人類女孩子。而且立香說的不是章魚嗎?她都沒認出你是誰,肯定不是針對你,你不要想太多自己嚇自己。
巴巴託斯:你老實告訴我,在她心裡我和章魚有區別嗎?
羅曼:呃……
來自地獄的七十二柱惡魔不知道是否因為來自深淵,接受召喚來到獨立宇宙以後的存在形式大多與生活在海水中的海洋生物接近。
球形、盤形、心臟形,內部扭結纏繞,像貝類一樣表面佈滿水晶般的眼球。單一召喚的時候是有點像章魚或是魷魚一類充滿智慧的無脊椎生物,本體則更接近某種海膽綱生物,可以硬化的表皮也是類似海膽的內骨骼發展成的硬殼。
說來說去都是海洋裡的海產品,以食材論就是海鮮。
出於對自己使魔身心健康的關懷,羅曼決定把海鮮從自己的食譜中刪除一段時間,防止使魔觸景生情想太多。
至於真正給使魔造成嚴重心理傷害的立香吃不吃他就管不著了。
不僅管不著他還現場拿出手機搜了搜各種海鮮前菜,讓自己的海鮮使魔做了一道蝦仁色拉。
理由是很充分的。
反正立香想吃海鮮,與其等她自己打電話訂海鮮披薩,不如主動做了,這樣還能自己挑選食材,避開更具有通感的海膽海貝章魚一類物產。
自己真是為使魔操碎了心啊。
很久以後得知這段內情的立香表示:醫生,說真的你有反省過蓋提亞為什麼會那麼恨你嗎?
#
福爾摩斯們的心情不像羅曼和梅林那麼輕鬆,但也不是很沉重。
一方面英國這個國家是個神秘與傳統殘餘濃厚的國家,控制慾也不像他們在大洋彼岸的那個美國表親那麼強,另一方面梅林對英國人實在是個初始好感度很高的名字,雖然這個梅林和他們想象中的梅林差距有點大,但是從小聽到大的傳奇故事擺在那裡,好感度是流淌在血脈裡的。
兩個人甚至有閒心思考起傳奇和歷史的關聯——
出來混的總要還。
以前在迦勒底,福爾摩斯作為柯南·道爾小說中登場的主人公,曾經讓立香和瑪修迷惑於作為從者現界的福爾摩斯到底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還是虛構角色的概念化,當時的福爾摩斯給出了一堆讓人聽得雲裡霧裡的解釋,導致立香和瑪修聽完以後問題不僅沒減少,反而大大增加,用莫里亞蒂的話來說就是“一邊避開話題中心一邊胡說八道”,而福爾摩斯本人對著宿敵也承認了這一點,雖然他的承認方式和正常人的承認有點不一樣“被你這樣抬舉真是噁心,請你別這樣了”。
後來在關於布倫希爾德的一次討論中,達·芬奇和福爾摩斯提到了布倫希爾德的親哥哥是匈族的阿提拉,阿提拉是公元五世紀左右的人,布倫希爾德是北歐神話中諸神黃昏前登場的女武神,兩者在時間上存在矛盾,繼而兩位賢人討論起了諸神黃昏的年代問題。
當時福爾摩斯給出的結論是,魔術師關於諸神黃昏的魔術性調查並不可靠,都是些再三重複假說與推論推匯出的不確定的東西,不能斷言為事實。
達·芬奇也認為神代的記錄都模糊不清,並表示“英靈和神靈啊就更加是這樣呢。不過我也不怎麼對其他人說三道四就是了。”福爾摩斯在聽到這段話之後哈哈哈哈笑了,於是被作為確鑿無疑歷史人物的達·芬奇大力吐槽“哈哈哈你個頭啊。你也是這樣的啦,你也是!”
現在輪到他自己思考這個問題了。
所羅門倒也算了,畢竟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梅林就很麻煩了,一般認為他是基於某個或者某些原型修改創作出來的角色,那麼梅林到底是指他在歷史上的那個原型呢,還是真的有梅林呢?
能夠支撐推理的要素太少了,就算去圖書館把關於梅林的所有記載都調出來,篩除無意義的重複後按年代排列整理,能得到的東西也非常有限,無法判斷哪些資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