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長沉默了好一會兒,才嘆口氣道:“我一直在追查一件事情,現在總算是有眉目了,但此行兇險,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命回來……”
“什麼事,我能幫上什麼忙嗎?”宋衍急忙問道。
“這是我的私事,所以我不想讓任何人牽扯進來,你也不要再問了,你只要把我交給你的東西練好並傳下去就是幫我了。”楊道長說著躺到被窩裡,閉上眼睛,不再言語。
“是,師父。”宋衍只好點頭答應,然後也將自己的被褥鋪好,躺好後熄了窗臺上的蠟燭。
***
早上起床後,楊道長找出自己一套衣服遞給宋衍說:“你先穿我的道袍吧,吃完早飯後我下山去給你做兩套衣服。”
宋衍接過來,一件一件地往身上穿。
當年清軍入關後,清朝統治者要求漢人必須留滿人的髮型穿滿人的衣服,只有佛道等出家人得以倖免。佛教穿著本來就有些異域風格,所以只有道袍把漢服的幾種式樣傳下來了。
道袍也有交領和對領之分,楊道長給宋衍的這一套是交領的便服。
宋衍第一次穿有些笨手笨腳,楊道長邊伸手幫忙,邊說:“交領右衽,衣帶要這樣系……鞋襪你先穿自己的,我下山給你買……”
宋衍穿戴好後,身上是藏青色的道袍,長髮也紮成髮髻用一字巾束好,儼然一副清俊道人的模樣,只是不能往下看,因為他腳上還穿著白色運動襪和藍色滑板鞋。
師徒倆收拾完畢去了前院,給各殿神仙尊長磕頭上了香,然後才去院中做早課。他們盤膝坐在那張紅松木臺子上,迎著晨曦靜靜地打坐。
楊道長突然睜開眼,朝宋衍身後的大槐樹上看去,樹上不知何時出現一隻烏鴉,正用黑溜溜的眼珠瞅著宋衍。
楊道長衝烏鴉抱拳拱手並微微頷首,很恭敬地施了一禮。烏鴉看他一眼,低下頭開始用長喙梳理自己身上和腋下的羽毛,不再盯著宋衍。
楊道長鬆了口氣,這才凝神去看宋衍。昨天光看宋衍打了幾套拳,他就知道宋衍練氣的功夫小有所成,肯定結了下丹。如今再看,他不由地驚異於徒弟的修煉速度了。
道教練氣靠打坐來修行,透過意念引氣入體,先舒通人的陰陽主脈即任督二脈,透過陰陽主脈相通的帶動,從而打通身體的十二正經,再進一步舒通奇經八脈,最後打通全身的絡脈,使全身經絡血脈皆通。
經脈全通,氣在體內可自由流轉後,再開始修習內丹術。
道教內丹術的修行心法,第一步是要“點火”。所謂點火,就是“開始啟動”,一切修行始於此處,但在哪裡點火、怎樣點火這是各家的不傳之秘,只有得到師父親授才能知曉。楊道長喜歡宋衍,從一開始就沒藏私,親自指點他修煉,所以宋衍才能順利地修習內丹術。
第二步曰“築基”,就是打基礎,萬丈高樓地基至關重要,且需一個過程,曰“百日築基”。宋衍三日便能入靜,七日打通全部血脈,三十日便成功築基。此等修煉速度,不可不稱其為天才。
第三步,煉精化氣。道家功夫之所以稱為內家功夫,就是因為主要修煉的是精氣神,和外家功夫只練銅筋鐵骨不同。引氣入體後,要藉助氣在體內的週轉來煉化自身的“精”,待到把“精”煉化得和氣一樣可以任意週轉,會在下丹田處結出黍米大小的氣核,此為下丹。
下丹在腹內自行運轉,也稱河車自轉,只要修行不斷,丹自會凝實得越來越緊,也會越長越大。下丹可以不必再費心去煉,此時便可進行第四步——結中丹。
將體內的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全部煉化為氣儲於下丹田化為丹,稱之為結下丹;透過意識將心肺處的氣血調理歸順於絳宮,使得絳宮強大、迴圈不息,成為全身氣血之脈的動力,則稱之為結中丹。
結中丹後可進行第五步,煉氣化神。將體內的氣與神不停交融,最後凝結於泥丸宮,至此,人體內蘊含的所有有形的無形的物質與潛力全部聚集於此,人的內在力量也因此達到極致,這便是結上丹。
第六步就是道人與凡人最大的差別——煉神還虛。將人的神與魂凝結在一起,再經修煉,便可出陽神。陽神離體,可於須臾之間遊遍大江南北,暫時擺脫肉身束縛。
若想永遠擺脫肉身束縛,就要練至第七步——煉虛合道。只有合道,才能脫下肉體凡胎,暢遊天上地下,才是真逍遙,真自在,才是人們口中常說的飛昇成仙。
修道修仙,為的就是脫離肉體凡胎。
楊道長一時間感念萬千。他修行數十載,也不過將將結了上丹而已,而他心愛的小徒弟不過得了他幾句指點、獨自修煉了三年,如今已經開始衝擊中丹的修為了。悟性,氣運,先天條件,後天環境,哪一樣都能影響道士的修行,由此可見,他這位徒兒怕是註定會羽化昇仙了。
宋衍修煉完畢,氣沉丹田,緩緩睜開了眼睛。見師父正一瞬不瞬地盯著自己看,不由問道:“師父,可是我哪裡做得不對?”
楊道長微微含笑道:“不,你練得很好,繼續努力!”
“謝師父誇獎!”得了師父讚許,宋衍不禁燦然一笑。
“走吧,師父有東西給你。”楊道長領著徒弟重新回到臥房。
今天是陳居士和劉居士當值,此時二人早已上山,正在灶間忙活早飯。見楊道長和宋衍晨練完回來了,忙笑著和二人打招呼。
師徒二人笑著回禮後,回了東屋寢室。
“為師說過今天要教你法術,但要先考校你一下才行。”楊道長坐在炕沿上,對徒弟嚴肅說道。
宋衍恭敬地站在師父面前,頷首施禮:“師父請賜教!”
“之前我給過你一本各式手訣的書,你練得怎麼樣了?”
“徒兒早已練至純熟!”宋衍信心滿滿道。
“先把十天干訣和十二地支訣演示給我看。”楊道長出了第一道題。
宋衍伸出左手,飛快地將各訣掐了一遍。
這題太簡單,都是基礎必備技能,楊道長不過是例行檢查罷了,怎麼可能稱讚他?於是楊道長板著臉繼續說道:“先天八卦訣和後天八卦訣。”
宋衍又飛快地演示了一下兩種八卦手訣。
“五雷訣。”
“丁甲訣。”
“召神訣。”
……
楊道長問的手訣不再像天干地支和八卦那樣有規律,但都是些十分重要、用以配合法術的手訣,宋衍都一一快速而準確地完成了。
楊道長終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