賑濟百姓,旁人尚且如此,風口浪尖上的燕王竟視若無睹,細想之下,令人膽寒啊!為王之人,當愛民如子,燕王如今作為,何以比擬?”他面色不豫,寒聲道,“陛下大喜,燕王為何不入朝敬賀?”
燕國國相額上冷汗淋漓而下,一面以袖擦拭,一面戰戰兢兢道:“王……王久病不愈……”
丞相哼了聲,“是無言面見陛下吧!孤倒不怕與人為敵,請國相傳話與燕王,郡國百姓也是大殷子民,若治理得好便自救,若治理不好,朝中不日即派遣官員協同治理。希望到時候再聽不見‘鄙國內政,與君何干’這樣傷人心的話。臣在這丞相位上一日,便為社稷操持一日,待陛下罷免了臣,臣便可以交付朝政,卸甲歸田了。”
他這一番鏗鏘的話,把在座眾人都說得有些訕訕的。燕國國相忙不迭揖手道諾,楚王看他的神情卻恨之入骨,簡直要吃了他一般。
“丞相說得好,不知丞相是否聽說一個傳聞?蜀地截獲一支私運兵械的軍隊,經拷問,此事與荊王及燕氏有關,不知丞相作何解釋?”
楚國與敬王的蜀國相鄰,因此訊息得來比其餘諸國都要快。各國的動向,其實彼此都是關注的,但敬王剛將案子呈報給少帝,尚且沒有大肆宣揚,楚王此時提起又正中命門,大家便懷著看好戲的心情,來審度丞相的反應。
誰知丞相連容色都未變,只是緊緊蹙起了眉道:“皇叔想聽臣作何解釋呢?因這沒首尾的事,引咎辭官嗎?那些兵卒受誰派遣,上峰是誰,敬王問出來沒有?無憑無據,說與燕氏有關,臣就當解釋,那麼若說與皇叔有關,皇叔又如何自辯?退一萬步,即便燕氏涉案,與臣又有什麼相干?臣自幼受文帝教養,生於京師,長於京師,阿翁對臣視如己出。後受封列侯,與眾位阿兄並無二致。臣思阿翁養育之恩,夙寐不敢相忘,如今皇叔是要命臣認祖歸宗麼?如此也好,請皇叔下令宗正,將臣從玉牒上除名,臣便多謝皇叔成全之恩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