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就難道王舜跟蔣愛國了。
這幾天兩人都忙著跑工商銀行申請貸款的。這年代貸款還不是主流,沒點人脈想貸款都不容易,至少不是什麼人都能當擔保人。
最後還是王處長出面幫忙,簽字當了擔保人,王舜跟蔣愛國才領了一筆資金過來,過年的時候給大夥兒發點錢回家過年。
如今這個年代,大家都稱為黃金年代,但其實真正做起來也沒那麼簡單容易的。至少信貸這塊比不上後世,而且國家也是在起步階段,很多政策還不完全。
其實再過幾年就好了,國家鼓勵創業,到時候會有政策扶持,銀行信貸也不會像現在這麼麻煩。
其實想想也不怪人銀行手續麻煩,主要是現在老百姓還沒這種儲蓄意識,就說他自己爸媽吧,有點錢那絕對是自己揣兜裡,或者藏在家裡拐拐落落的地方,一般人想找都找不到。然後沒事兒的時候,還會拿出來數數,彷彿這錢不在自家裡,放銀行會丟似的。
一來,大夥兒都沒錢,二來,大夥有錢了,因為安全感或者成就感問題,都不願意存銀行。
因著這些原因,這銀行也沒後世那般財大氣粗,歡迎大家前來貸款的。
最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經濟沒有活起來。
蔣愛國他們算是走在前端了,至少現在真沒多少人敢跟蔣愛國一樣跟國家借錢闖的。若不是蔣愛國厚著後世的經驗,他也是不敢的。
說來說去,還是佔了先知的福。
工人們的工資解決好後,王舜跟蔣愛國算是徹底放下了一件事兒,接著兩人又投入繁忙的工作當中。這工程也幹了大半年了,大家夥兒手頭上的活計都比較順了,不怕他不順,就怕他們順了後偷工減料。
每次大夥兒忙完後,蔣愛國跟王舜還得繼續檢查幾番,有問題的地方都是讓工人們立馬修改的。
一直忙到臘月,工人們都走了,蔣愛國跟王舜也沒走,別的不提,這工地上的建材啥的都得清點清點,然後鎖在一塊兒。
自打上次鋼筋架子少了後,蔣愛國跟王舜在這塊兒看的都特別嚴。1月20日的時候,工人們都走了,蔣愛國跟王舜商量了下,蔣愛國在工地呆到1月27日,接下來到2月6日,則是讓在省城的王舜看著。
這工地還是有人守著才好些。
蔣愛國在工地的時候也沒閒著,自己能做的木匠活他都自己做著,累了就看會兒書,再不跟自家媳婦打電話。
兩孩子年紀大了,聲音也大了,每次電話的時候,他都能聽見兩孩子咿咿呀呀的聲音。
此時此刻,兩孩子肯定在他媽懷裡不停的動著,也許身體還向前傾,小手不停的夠著電話線。
對了,天氣冷了,孩子肯定穿的跟個球似的,按照他媽的性子,肯定是大紅色的棉襖,腳上是手工做的小老虎鞋。
他小時候就是穿著自家老媽做衣服長大的。
快過年了,這工地附近人家都是歡聲笑語的。
他想家了,想媳婦,想孩子,想自家爸媽了,想的心頭疼了。
這還是頭一年這麼晚了還在外面呢。
與蔣愛國一樣,家裡人也想他想的很。劉芳曉已經放寒假了,所以大夥兒都回了縣裡了,要不是為了等自家兒子的電話,他們早回村子裡了。
若不是為了孩子,劉芳曉都想去省城看自家愛國了。這個時候,劉芳曉腦海中只有一句話,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她想愛國了,孩子也想爸爸了,爸媽也想兒子了。
大哥蔣愛華都那麼遠的地方回來了,但是愛國還沒回來。這還是頭一年在外頭呆這麼久,劉芳曉其實心裡不好受的很,但是自家愛國在外頭,一個人在工地,她又心疼的很。
這燒飯的工人都回去了,他每天吃飯都成問題。
哎,這個工程做好了,還是好好休息休息吧,再不濟,找人幫忙也是好的。啥事兒都是自己幹,哪裡吃的消受得住。
劉芳曉跟蔣愛國在互相思念著,老家那邊大嫂方美雲來了電話,說劉芳曉孃家那邊發了電報過來,說她爸身體有恙,讓她速歸。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面試兩了兩份工作,一份是普通文員,在這個房價一平方3-4萬的地方,工資到手2000,完全無法接受。一份跟現在工作差不多,各種出差出差出差~~
唉,罷了,明天繼續出差吧~~
妹子們,晚安~~
第69章
自打劉芳曉下了鄉, 一年到頭來能收到一份電報都算不錯的了。日子久了, 劉芳曉自己也想開了,全當媽媽去世後, 爸爸也跟著去了。且成婚後,公公婆婆待她不比小姑子差, 她就把公婆看作親媽。
平日裡孃家不來信, 劉芳曉也不會刻意去聯絡, 一年到頭, 也就過年和她爸生日的時候會發個電報, 而且她發了電報, 孃家那邊基本上也沒啥迴應。
故而日子久了,劉芳曉這心是完全淡了。
也就每年年初二, 出嫁女回孃家的時候,她這心裡有那麼點點難受,其他時候真的不覺得有什麼。
然而縱是對孃家那邊感情如何淡薄,一下子收到這樣的訊息, 劉芳曉的心情就跟以往張萍他爸住院時候的心情一樣,五味陳雜的很。就覺得心漏跳一拍,心慌慌的, 安靜不下來。
蔣康已經回老家幫著買年貨收拾屋子去了, 就張萍在縣裡陪著劉芳曉等著蔣愛國回來的。這會兒見自家兒媳婦跟失了魂似的,連忙問道,“曉曉啊,你這是咋了?老大家的說啥了?家裡有什麼事兒不成?”
劉芳曉頓了好一會兒, 方道,“媽,家裡沒事,是大嫂告訴我,我孃家那邊發來電報,說我爸身體不好。”
“看來是真的不大好了,不然也不會傳電報給我的。”劉芳曉深吸口氣,接著又道。
劉芳曉不說孃家,張萍都要忘記自家媳婦還有個親爸活著呢。
”曉曉啊,你也別擔心,等愛國回來,你們就一起回去看看,不管你爸咋樣,總歸生養你一場,該進的孝心也該進的。“張萍說道。
劉芳曉嗯了聲,多餘的話也不曉得怎麼說了。
等到蔣愛國回來的時候,聽了這個訊息也是跟他媽想法一樣,不管之前咋樣,這個時候怎麼著都得回去看看的。
不為別的,就怕自家媳婦以後會後悔。
兩口子都沒在家過年,老家連回都沒回,背好包裹就回去了。倒是想將倆孩子帶著的,但是路途遙遠,坐火車的40多個小時,孩子跟著受罪不說,真到了孃家,也不曉得啥情況,只怕也沒時間照顧孩子。
好在蔣愛國這次從省城回來的時候有給孩子們帶了牛奶,且孩子們也可以慢慢喝點米湯啥的,又有張萍照顧著,劉芳曉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