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還是心驚肉跳。張居正本來沒有那麼怕,俞大猷畢竟是武夫,武將的命從來沒有文官金貴,冤假錯案層出不窮,俞大猷之前被打過,也被關過,不都沒有什麼動靜嗎!
更何況他手裡攥著真憑實據,至少拿下俞大猷不成問題。
可他萬萬想不到,遇上了唐毅這條狐狸,根本不和你打官司,反正俞大猷昏迷著,也沒法對簿公堂。唐毅只是不停甩悲情牌,張居正空捏著一把證據,施展不出來,鬱悶吐血!
第689章 棄子
“李先生,俞老總怎麼樣了?”唐毅關切問道。
“死不了!”李時珍沒好氣道,別人都覺得唐毅是個寶兒,跟著他升官發財過好日子,唯獨李時珍,他覺得自己這輩子最錯誤的事情就是和唐毅攪和在一起。
李時珍有一身通天徹地的醫術,有著書立說的雄心壯志,甚至還有一身好功夫,重走神農之旅,懸壺濟世,拯救蒼生,青史名標是跑不了的事情。
偏偏遇上了唐毅這個混蛋,先是給了他放大鏡,顯微鏡,讓他看到了以前不敢想象的東西,接著又給他無數的屍體,供應解剖之用。
從此之後,李大神醫就成了人不人鬼不鬼的存在,挖墳盜墓都要砍腦袋,他把屍體弄成一堆爛肉,要是傳出去,只怕天下人都要喊打喊殺,非剮了他不可。
這也就算了,畢竟也是自願的,可接下來呢,什麼破事,他都跑不了。
給徐海的老婆接生,給裕王調理身體生孩子,闖宮去救嘉靖……一樁樁,一件件,哪個是大夫該摻和的事情?
倭寇,奪嫡,皇家,想想就讓人頭大如鬥,李時珍在治療了嘉靖的病之後,連唐毅都沒見,留下一封信飄然而去。
在信上只有一行字:山高路遠,永不再見。
唐毅看到了之後,摸了摸鼻子,無奈苦笑,原來我這麼討厭啊!
不過李時珍,你別想逃得出去,我可是有無數的手段。果然俞大猷被刑訊,唐毅知道的很早,如果他立刻出手,老將軍不會這麼慘。
可唐毅知道,如果不夠慘,就沒法激起公憤,就沒法破局,他咬著牙,任由韓丘折磨拷打俞大猷。到了生死關頭,才弄出孫鑨“恰巧”撞破的戲碼。
捫心自問,唐毅覺得自己非常醜陋卑鄙,和那些人區別真的不大,事實上進入了爭權奪利的角鬥場,只有把自己變成心腸如鐵的狠茬子,才能活下來。
要說不同,唐毅的鐵石心腸還有一絲軟弱的地方,還有那麼一點點的人性。他交給了譚光一包樹皮,讓他去找李時珍。
別看李時珍不辭而別,唐毅要想找到他還是有辦法的,關鍵是怎麼讓李神醫幫忙,這傢伙脾氣又臭又硬,橫起來連皇帝老子都不怕。
奧妙就在那包樹皮上面,唐毅也給李時珍留了一張紙條:金雞納樹,治療瘧疾,鎮痛解熱、區域性麻醉,擁有神效。
李時珍立刻熬了一鍋藥,給一個病人服下,迅速退燒了。盯著樹皮,李時珍大眼瞪小眼,氣得鬍鬚亂顫。
唐毅這傢伙明明不懂醫術,卻總能弄出奇奇怪怪的東西,真是百思不解,可李時珍知道,無論如何,都要跑一趟京城了,瘧疾可是要命的大病,要真是有神效,不知道能救多少條性命呢!
李時珍就這樣被請到了京城。
“我手上還沒有死人呢!”李時珍自負地說道:“俞老總氣功精深,底子很好,半個月之內,我有把握讓他下地行走。”
“不行!”
唐毅斷然說道。
李時珍一愣,“都傷成了那樣,還怎麼更快啊?”
“不,我需要時間越長越好,最好兩三個月別醒來。”
“你幹嘛不說一輩子別醒來!”李時珍氣得翻白眼,“唐毅,我只會治病救人,可不會害人,你的破事老夫不想管了。”
李時珍一甩袖子,就要離開。唐毅呵呵一笑,“李先生,金雞納樹產自美洲,是當地土人治療熱病的神藥,後來西洋人發現之後,作為貼身必備的救命寶貝,能夠治療瘧疾,效果非凡。”
李時珍頓了一下,“唐毅,老夫要走神農之旅,重寫醫書,我自會尋找嘗試,不勞你費心。”
“哈哈哈,李先生,我的書房有一幅地圖,還有幾本航海日記,你去看看美洲在哪裡,再說這話也不遲。”
李時珍深深吸了口氣,邁步到了書房,足足過了一個時辰,心高氣傲的李太醫低頭了。
茫茫大海,數十倍大明,遼闊無垠,風浪,海盜,船難,土著,密林,猛獸,毒蟲……哪怕訓練有素的水手,去一趟也只有七成人能活著回來,更何況李太醫還是個十足的旱鴨子,他死不死無所謂,可是能救無數人的神藥何時能推廣天下?
回來之後,李時珍悶坐在唐毅的對面,心氣一下子落到了谷底兒。
“李先生,我和俞老總都是好人。”
“他是,你不是!”李時珍耿直道。
唐毅被噎得差點倒地,“成,就算為了俞老總,你總不會忍心他被弄到大堂上,被一群刀筆小吏淒厲,尊嚴掃地,一生的功名付諸流水吧?”
李時珍眼睛不停轉動,悶著頭沉思許久,“給我兩萬斤金雞納樹皮,我要驗證藥效,再有,我只能讓俞老總躺一個月,時間太久了,會傷到他的神智,醒過來也是廢人了。”
“一言為定!”
唐毅爽快地舉起了巴掌,李時珍卻只給了他一個後腦勺。
……
俞大猷生死未卜,李太醫全力搶救。
每天都有人向外界釋放訊息,告訴俞大猷的情況,京城各個衙門不斷有人來拜訪探望,無人不表示同情哀痛。
在京做生意的江南商人,讀書求學計程車子,甚至有普通的京城百姓,他們進不去唐府,只能在院牆外面,默默給俞老總磕頭,祈求上天保佑這位老將軍。
百姓們的感情是樸素的,俞大猷征戰幾十年,他立下的功勞和歷代名將不遑多讓,尤其是他率領船隊,到達東番,琉球等地,設立海上據點,幾乎等於是開疆拓土,向海外宣揚天威。
如此英雄,哪怕有些小錯,將功折罪也就是了,可眼下連正式審訊都沒有,就被打得命懸一線,生死未卜。身為大明的百姓,他們都覺得臉上發燒,對不起老將軍。
民間的情緒越來越高漲,朝中的那些大人物還可以裝作視而不見,可是東南文武的一封聯名奏疏,卻讓內閣不得不正視。
浙江巡撫譚綸,福建巡撫唐慎,總兵官湯克寬,盧鏜、劉顯等等,近一百位文武大員,聯名上奏,質問朝廷。
俞大猷身為一品武將,擔負抗倭重任,要抓他總要經過總督和巡撫衙門,為何沒有任何公文,驟然抓走俞大猷,東南軍心大亂,將領士兵惶恐不安,以致抗倭戰局大亂,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