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的都是故事片,家鄉故土之類的題材,這是環境造就的慣性思維,沒有辨識度;不然就真的去拍樹根,各種各樣的樹根,或者就是用延時攝影拍生長或者腐爛的樹根,我對這種特別沒轍,因為這是收集。但是你和盛兆良沒有這麼做。盛兆良做這題的時候拍了個很蒙太奇的短片,一個人坐在桌前吃某種切成薄片的東西,我後來才知道那是葛根,某種樹根,他一邊吃一邊變老,盛兆良當時請了大一的舞美學生來給你化妝,妝效糟糕極了,但很吸引人,那個人一邊變老,身後屋子的環境也一邊變化。盛兆良覺得人就像樹根,為了維持給周遭環境的供給,給人際關係的供給,而一動不動地待在原地,虛妄的環境枝繁葉茂,而人本身,不僅受困在原地,還受到盤剝。
一年以後,你來到我的班級,我又出了這道題,你交給我的卻是一段只有手出境的鏡頭,沒有故事,沒有意義,只有手,你覺得樹根是用來抓住土壤中的養分的,人類的手與此相似。這段鏡頭比起盛兆良的短片,沒有穩固的中心,沒有自成系統的背景,沒有新穎的表達,很不成熟,但是它很動人,帶著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溫度,那時候看完你的作業,好多學生都低頭去看自己的手,他們平時並不關注的事物,在你的鏡頭下變得親密又充滿可能,所以你和盛兆良不一樣,盛兆良可以創造自圓其說的故事,但你是去發現故事的人,一些別人都沒有發現的東西,你要去撿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