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的主要原因。
另一個熱點則更為大眾熟知,那就是今年紀錄片市場的一匹黑馬:《食中》。《食中》是美食紀錄片,一共十集。攝製組耗時五年,走遍大江南北,透過探索不同地區的飲食文化,紀錄民生百態。這部片子製作精良,每個鏡頭都經過精雕細琢,完美呈現食物的狀貌。更難能可貴的是,《食中》捨棄了國內人文紀錄片一貫的高雅文風,配詞幹淨簡練,不能贊一詞,毫無煽情之意,只談魚肉俗物,很有趣味,直接戳中了中國人對於美食最為質樸的嚮往之心。節目一經播出,幾乎是一夜爆紅,收視翻番,且高居不下,一時無兩,在多個媒體平臺同步熱搜。令人意外的是,在這樣現象級熱度的衝擊下,《食中》的製作團隊,尤其是導演,依舊低調得很。他們拒絕了所有采訪和節目邀請,依舊保持著神秘的面紗。
觀眾們想聽故事,想聽好故事,沒有什麼比一邊吃飯一邊聽故事更能讓人感受這種小而盡興的愉悅了。
單陽的腦海中很快就形成一個方案,經過打磨潤色,很快就在內部透過。然而,這樣一個很能抓住觀眾胃口的方案,最大的難題不是臺本和製片,而是如何能把《食中》的幕後團隊請到臺前,說出觀眾最想知道的故事。
單陽和製作團隊四處聯絡,花了很長時間最終確定,業內真地還沒有人成功邀請到這個神秘的紀錄片團隊。單陽不願輕易放棄,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裡,把《食中》的職員表字幕一幀一幀地翻開,試圖尋找突破點。
還真的讓他發現一個熟悉的名字。
單陽眼前一亮。
李大勇剛完成一個大專案,正在家裡休息,陪老婆逗孩子,閒得發慌。他接到單陽的電話自然很開心,兩人聊著近況。說了一會兒話,單陽很坦誠地把他的想法提了出來。
李大勇道:“誒,你小子居然還真找對了人。我和我們楊導是老鄉啊,路上的時候楊導也很照顧我。楊導這個人啊,她也不是拿喬,她是真地比較低調,不愛這種活動,生的熟的,來找的人太多了,也不知道哪個好,乾脆都推掉了。不過呢,我聽著你這個節目策劃還是有點意思的,我可以幫你問問。最近臺里正好也讓楊導做點宣傳呢。我們難得能拍一部有人看的紀錄片,臺長可高興了。當然我不敢保證啊。不管怎麼樣,你得請我喝酒。”
這事就這樣有了眉目。沒過兩天,李大勇就帶回來好訊息,《食中》的主創團隊,包括製片人和總編導,同意參加由單陽主持的《明天不上班》節目。
新節目的錄製出乎意料地順利。單陽還全程參與到後期剪輯之中,這不是他的工作,他也不能做過多的干預。但是親眼看著自己的創意成型,執行,最終生成,還是一件頗有成就感的事情。
為了配合《四天》的宣傳,這期節目會盡快播出。在節目正式播映的前一晚,單陽緊張得睡不著覺。這就像是他用心完成了一份卷子,沒有正確答案可對,直到亮榜那一刻,分數才會揭曉。
他輾轉難眠。初夏的晚上,氣溫已經升到近三十度。還沒到開空調的季節,睡覺並不舒服。蓋被子嫌熱,掀開嫌涼。單陽怎麼也睡不著,只好反覆做深呼吸。他的動靜已經很剋制了,還是吵醒了繆謙修。
煩……繆謙修嘀咕著,一翻身,直接壓在單陽身上,扭動了幾下,以一個極為變扭的姿勢繼續睡了下去。
“我難受。”單陽憋著氣,推了一把繆謙修。
“別想了,很快你就不用惦記著這些破節目了。”繆謙修含含糊糊地說著,打了一個哈欠,閉上眼睛,不再說話。
單陽很想揪著他問一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但是他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再也沒心思去想那些有的沒的,掙扎著抽出一隻手來,把空調開開,抱著被子和繆謙修,閉上眼睛。也許是身上壓了重量心裡踏實,他這次很快就睡了過去。
第二天一大早,兩人同時醒了過來。他們昨晚以一種詭異的姿勢相擁而眠,居然一晚上都沒有挪動。這一覺睡得人腰痠背痛。
“我沒睡好。”繆謙修氣呼呼地扭動脖子,提要求道,“我要吃煎餃,金黃金黃的那種。”
“行。”單陽爽快地答應了,“你要吃煎人參都行。”
搞砸了就搞砸了吧,最多挨點罵,還能少塊肉不成?丟了飯碗就另外找一個,沒什麼大不了的。煎餃煎餃!
要做成一件事情,需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除此之外,只需要靜靜地放置它,讓它自然地生根發芽。
好不容易熬到晚上,到了點,單陽心情忐忑地開啟電視機,扔了遙控器,縮到沙發的角落裡。繆謙修今天休息,難得又穿上那身舒服的家居服,此時饒有興趣地坐下來一起看節目。
“誒,你們電視臺廣告怎麼賣啊?”
單陽正緊張地等成績呢,冷不丁聽到繆謙修提問,一時之間沒晃過神來,怔楞了好一會兒才意識到對方在問什麼。他傻乎乎地問道:“你想在我們臺投廣告?”
“我投廣告幹嘛啊?嫌你們廣告還不夠多啊。我就是想問問,多少錢能讓你們節目裡不要插播廣告。”
單陽噗嗤一聲笑了出來。“你志向還真是遠大啊。”
被繆謙修時不時這麼打岔一下,等待的時間並沒有那麼難熬。
在單陽的建議下,舞臺被一分為二,一半被改造成一張巨大的飯桌,上面擺滿了在《食中》紀錄片裡出現過的美食,雖然號稱都是從片中拍攝的原廠地找人專門製作,再空運至X市的,其實大部分都是就近找的當地人臨時做的。當然,最後呈現出來的“東西南北宴”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坐著邊吃邊聊,很符合國人喜歡的談話形式,一派其樂融融。兩邊的導演都是文化人,單陽和其他主持人就負責將這種陽春白雪巧妙地摻和成大眾娛樂。從飲食到人,再到生活,主題看似散,卻始終圍繞著兩部優秀的作品展開,非常熱鬧,並不枯燥。
吃果然是可以融通萬物的絕妙字眼。
看完節目之後,單陽的心終於落定。後期製作的效果很不錯,基本達到他的要求。現在就看電視機前的觀眾買不買單。收視率報表很快就出來了,單陽的首期《不上班》節目在全國同時段同類型節目中收視排名第二。相當不錯的一個成績。
單陽的表現得到臺裡領導和製作同仁的讚許和認同。很快的,他就上手摸清了《明天不上班》節目的形式,並作出了一定的創新。後幾期的節目收視率並沒有因為臺柱子趙亮的離開而下滑,單陽守好了這一戰。
趙亮的傷勢恢復得還算不錯,他的歸期很快被提上議程。有人暗自揣測,“一次性”單陽再次被用了又扔。趙亮迴歸,單陽的位置就會稍微有些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