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持“朝參”由皇帝親自主持,是小範圍的。原本是百官進入皇帝的辦公大廳參拜皇帝的一種形式,古裝影視劇中常出現的“朝參”實是一種御前會議或內閣會議,有點類似於今常委會議,時間不長,但相對頻繁。到了唐代,“朝參”變成了“常參”,每日或隔日舉行,成了制度化,以後演變成了早朝。
“集議”則由“三公”們或地位相當於“三公”的大臣主持,皇帝一般不參加。集議實際上是應皇帝的要求或同意才開的,其規模可大可小,參會者的範圍比朝參複雜。集議透過的議案都是要認真執行的,與今代表大會的功能有點接近。唐代政事堂號令四方,其發出的帖子被稱為堂帖,直到宋朝初年,當時堂帖還被認為勢力比敕命還重。
到了宋代皇權日重。政令的出臺,一般是宰相先就政務提出一種設想和建議,寫一條陳。呈送給皇帝,由皇帝決定。這被稱為“面取進止”。但後來皇帝下詔,中書政事堂不得出堂帖。再往後又決定一切政令都得要依照敕令行事,中書政事堂按照皇帝的意見擬定詔書,從此宋代的政令詔書的決定權不再屬於宰相而是完全歸於皇帝了。
當前兩位丞相受命召開堂議,議定組成審判班子明審威勝軍都統秦林鋒貪贓枉法一案,但幾次集議都未能形成決議。久拖不決之下,主持朝政的陸秀夫也十分上火,可今天文天祥一番話讓他明白了,原來有人明著是為難自己,實則是與小皇帝較勁兒,把自己夾在了中間。可他也明白既然文天祥明挑了,那麼自己就必須做出決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