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有詩開篇曾言: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作為統御三河並北疆六州的高氏來說,其內部同樣派系叢生。
但最重要的還是圍繞晉陽與洛陽兩個權力中心,或者說高歡與高澄父子而產生的派別之分,這也是軍政二元的特殊制度下所出現的必然結果。
直至太昌六年(公元537年)高澄於晉陽歸權以後,徹底收穫高歡信任,才得以在他的允許下,與晉陽派系接觸。
哪怕高澄在洛陽擁有自己的文武班底,對於晉陽元老們,依舊需要折節下交,對於偌大的關東來說,單靠他在洛陽培養的心腹來治理,遠遠不夠。
所幸,高澄在晉陽與一眾元老的交流可謂輕鬆加愉快。
信都建義以前,高歡才受封渤海王,高澄便被確立為世子地位,又因過早參與軍政大事,這些年立下赫赫功勳,高氏並不存在繼承人爭議。
尤其是高歡將兒子們送往洛陽由高澄教養,這麼明顯的訊號下,自然也不會有人再去投注其餘諸子。
原時空中,高澄雖然嚴厲打擊鮮卑勳貴,卻也只有侯景腦子缺根弦,喊出:‘高王在,吾不敢有異;王沒,吾不能與鮮卑小兒共事。’
侯景坐鎮河南十餘年,僅潁州刺史司馬世雲舉城響應,人心所向,可見一斑。
鮮卑勳貴借侯景反叛一事猛烈抨擊曾打壓他們的崔暹,認為是崔暹逼迫過甚,才最終逼反了侯景,請求殺崔暹以謝天下,一如七國之亂,漢景帝誅殺晁錯故事,可謂群情激憤。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