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小麥播種的流程,顧國略知一二。
首先需要將種子發芽,並不是將種子直接埋到土裡,而是把種子浸漬之後,放在溼潤通風的培養皿上,等待種子發芽至二到三釐米,再將其放到陽光下。
做過蠶豆發芽試驗的小夥伴對此肯定很熟悉。
等待了三天之後,幾個陶器培養皿上的嫩芽已經長到指甲蓋的長度,這時候就需要選取一塊地力肥沃的土地進行播種。
春季泥土溫度淺層高於深層,所以應當淺播,這樣麥苗的發芽快,出苗早,根系更發達。
至於播種間距,何時施肥這類問題,顧國就兩眼一抹黑了,前世他只跟著爺爺用篩谷機打過麥穗和在田中抓青蛙。
相關的知識全靠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流傳下來的黑白冊子,冊子中的圖片很少,加上當時還在上幼兒園的顧國識字不多,他只能從一星半點的回憶中猜個大概。
第一代野生小麥的秧苗已經種下,天空中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顧國發現這顆星球上的節氣與地球有些相像,他預估一下現在大概是前世二月底三月初的樣子。
年前建造的公共廁所在此刻派上了大用場:肥料的來源地。
經過一個季度的發酵,糞便中腐爛的蛋白質惡臭幾乎聞不到了,兩三個月前最初的那些排洩物已經和一部分泥土混合在一起,顧國用木棍一捅就能扒拉下一大塊。
新鮮的糞便是不能直接當做肥料的,而這些堆了幾十天的“硬塊”卻可以直接碾碎灑在泥土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