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起一邊看著摺子,一邊回思起名可秀在楓閣論說的當朝官考之弊。
大宋官員的考核總起來說分為“述職”和“考課”,前者為自述其績,縣令的述職報給郡守具評,郡守的述職報與本路轉運使具評,評出等級後報給吏部,吏部再作磨勘,即審查複核。
但州縣述職往往虛報治事績效,或只寫勞績,不記拖欠等等;而吏部的複核又易流於形式。譬如“德清公勤”這“四善”不好考,而“治事、勸課、撫養”這“三最”除了農田增闢、和戶口增減有戶部籍冊可查外,其餘多難查實。
對此,名可秀道:“……吏部考課,到後來已是循年資而論。因績難考,而任官的年頭卻是擺在明處的,且年資長者被升遷中外少異論,又不得罪人,吏部何不樂得輕鬆?因是,無能者可熬年頭到高位,而有能者卻因年資被壓下……吏部考課要改,首要便得改了這論年資之弊。”
她語帶嘲諷:“地方考課,以轉運使評守臣,守臣評縣令,這些地方考課官大多舒服躺在自家衙門裡,哪清楚底下縣治的好壞?或者有些守臣連治下縣的方位都還未弄清楚罷?
“……且不論上官評屬臣,同為地方治事,孰肯破情面、秉至公?其中更有鑽營奔走、行賄買等的,其舞弊事難以道盡……不獨如此,因利益而結黨營私,互相遮掩打招呼的,亦不在少數。”
李綱在章折中也尖銳指出:“朝廷考課多行姑息之政,當罪不罪,當謫不謫……”州縣只要不捅出朝廷盡知的大簍子,守令一般都能順順當當的按序升遷他任。“……由是,持僥倖之心虛報政績者愈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