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空九年寫到這裡就算是正式告別了。其實客觀的看待我與宋老師這十年來的恩怨糾纏,問題的產生,我們兩個都有責任,我自己也有很大的問題。
由於內心的缺失,對宋老師產生了過度的依戀,而宋老師面對我這份炙熱的情感的時候,她最初選擇了接受。
但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她或許厭煩了,或許覺得沒有我價值了,也可能認為這樣的關係不夠健康,畢竟愛的太深對方會感到窒息。
所以宋老師便萌生了想要推開我的想法,其實聚散離合本是人生常態,她想要離開是她的一種選擇,我該尊重她的決定。
可問題便是她離開的方式不夠妥當,一段關係的建立永遠都是禮貌的開場,而告別時,人們似乎總是學不會禮貌的退場,體面的給那些美好去畫上完整的句號。
這就會導致可能有一方會很受傷,或許雙方都會很受傷,而這樣的結束方式,也對不起曾經那份愛的真誠。
所以在書中我一直都有在說,剛畢業那段時日,她有許多次可以救我,可她卻偏偏選擇了沉默。
既傷害了我,自己也遭到了反噬,也將我們過去的美好與愛,消耗的所剩無幾了,最終她並沒有全身而退。因為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而她也是當事人之一。
……
或許這些年來,我對於江老師僅僅只有感恩與感動,而對於宋老師是完全喜歡和愛,到了後來也會有怨與恨。
所以我只是依賴江老師對我好,倘若她不再對我好了,那我便不會再依賴她了。我知道我這樣說可能會遭受很多人的唾棄,但感情這件事,是最無可奈何的。
就像我對宋老師產生的所有情感,都不受我的內心和大腦所控制。它很複雜,很矛盾,也很神奇,我無法用言語表達出這份情感的特別之處。我只能說,即使她不再對我好了,我也無法抽離這份依賴。
有時我會感覺,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很微妙,好像許多羈絆與牽扯都是冥冥註定了的。就比如有些人,你相識了十年八年都只是淡淡的點頭之交,而有些人你只需看一眼,便覺得她與眾不同。
仔細回憶我與宋老師的初識,便是如此。
只是在那個煙雨朦朧的傍晚多看了她一眼,就開啟了這長達十年的折磨與糾纏。也只因多看了那一眼,便從此改變了我的一生。
恰巧那天是開學第一天,恰巧我就站在走廊間。恰巧我沒有帶雨傘,恰巧在教學樓的兩個門之間,我與宋老師選擇了同一個。
恰巧平日裡三四點鐘便會離校的宋老師,偏偏那天就等到了放學才下班。而恰巧在她撐傘的那一瞬間,我的目光被她吸引並轉移到了她身上。
倘若這其中有任何一個環節出錯,我們都不會有如此深刻的緣分。是的,也就是說,我只要避開其中一個環節,便可以逃此一劫了。
假如那天我晚些時間從班級出門,假如我冒著大雨跑回家,假如我與其他同學共打一把傘,假如我去到走廊另一端。再假如,宋老師撐傘的一剎那,我不看向她。
那樣,是不是一切就可以有所不同了?
我知道這樣想顯得有些俗氣。有一種“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自我安慰。但,或許我只能如此解釋。也可以說,我只能那樣去期盼。
如今的我,就好像一個被宣告了癌症晚期的病人,我有許多期盼的事情,然而身體的機能卻不允許了。
如果說對於生命的遺憾,我想我最遺憾的,就是還沒有好好看過這個世界。這些年來,因為疾病和疫情的原因,我始終被囚禁在家中和醫院。
所以假設人生能夠重來,我想去看一看“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走一走“一覽眾山小”的泰山,站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廬山瀑布前,欣賞“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闊。然後再去到“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的揚州,和“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楓橋。
可惜,這對其他女孩來講輕而易舉的事情,對於如今的我而言,卻是無能為力的渴望。
從前我總以為,人類的自殺是崩潰到極致後的歇斯底里,可如今才明白,也許那些大張旗鼓的宣揚和吶喊,都是存有希望的。
就像我曾在學校門口割腕給她看,我想在其他人眼中,那樣的行為定然是很絕望和瘋狂的。但如今回想,或許那時相比於現在,我心中仍然是存有希望的。
因為真正的絕望,不會有憤怒,不會有悲傷,也不會有不甘。它會是冷靜理智後的深思熟慮,是大徹大悟後的坦然面對。
而我當時那樣做,不過是因為我堅信她對我的感情,堅信她愛我,我以為她會心疼。同樣也是因為我恨她,恨她的冷漠絕情和視若無睹,所以我想用傷害自己的方式,去報復她。
可現在想想真的很愚蠢,不管是對於她,還是對於我自己。因為不在乎你的人,不管怎樣她都不會在乎的,倘若她真的會心疼,早就該心疼了,而不是等到我崩潰發瘋許多年後。
所以意料之中,對於割腕那件事,她也只是不屑的用一句“不就是玩兒嘛”,來評價我的行為,隨後吐槽一句:你也沒那膽子,你敢死嗎?
而後來,我還會長篇大論的去訴說我的心境,告訴她我的心理活動,我為何會發瘋,我怎麼會沒有理智。顯然,這無疑是更加愚蠢的,因為她根本不想去了解,更不想理解。於她而言我所有傾訴的痛苦,不過是個笑話,多看一眼也只是因為好奇與新鮮。從來都不是因為關心我。
她只會把所有的罪責推卸到我一個人的身上,這樣她就可以拍拍身上的灰,不沾染絲毫血腥了。
所以,我還是賭輸了。
……
最後,我想對大家說:
愛不該以尋求被愛為目的,愛不該以期盼佔有為導向,愛是奉獻,不是索取。
愛是內心充盈的自己,去擁抱另一個獨立的個體,彼此照耀互相欣賞,而病態依戀和過分渴求,甚至把對方當做治病的良藥,收穫的,只能是一段不健康的關係,以及更加糟糕的自己。
希望大家可以早些明白這個道理,在任何感情中都不要失去自我,適可而止,及時止損。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來,再孤獨的離去,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陪我們到永遠。
你們不知道我有多羨慕你們?你們還有機會,你們還有選擇,你們還可以後悔,可以重新來過。
而我…不能。<!--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