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月球》還有一個被討論的最多的主題,那就是關於如何定義“人”!
影評人週清泉在個人的專欄上這樣寫道:“《月球》可算是近年來比較另類的一部成功科幻片,這部電影的成本並不高,但是一上映,在科幻電影節上,幾乎是場場爆滿,而且口碑非常之好。
可以說今年的科幻電影節,將這部電影作為開幕影片,絕對是無比正確的選擇。
因為《月球》完全可以算是給小成本科幻影片指出了一條明路,起碼證明了,科幻片也不需要完全靠錢來砸特效,故事好創意成功一樣能博得大家的歡心。
如何節約成本?首先是少用演員,基本屬於獨角戲的本片真是怪傑,要有交流衝突怎麼也得有個對手戲吧,他就用一個人就完成了,還毫不讓人覺得冷清。密閉空間又節約了環境成本,我看他搭的佈景數量也就是情景喜劇級別。當然也有捉襟見肘的地方,不得不出現的外景一看就是小模型,讓人代入感降低了一些。不過瑕不掩瑜,故事比什麼都重要,一個優秀的創意,只要能風格統一的善始善終,其他部分說得過去就和大片一樣能出彩。
其實故事並不複雜,如果把克隆人換成機器人,恐怕立意就要大減。我們似乎還是更看重自己的,一個人,被欺騙,被隔離,享受著永遠無法突破的孤獨,多麼悲傷啊。而同樣是處於如此境地的AI八戒就沒什麼人去同情他,雖然他也是受害者。究其原因首先是情節設計成人是被騙的,而機器是知情的,但關鍵還是我們同情同類。可仔細想起來,倒黴的吳剛第N號能算是人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