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232章 靜觀其變

熱門小說推薦

<!--go-->

康潔公司的幾位高管原以為自己很精明,沒想到昌達集團這兩位談判對手一點也不含糊,經過幾番對話,關雲天和老丁就識破了他們的伎倆。

面對關雲天的追問,康潔公司老總只得悻悻地說:“關總,我們的情況跟你猜測的差不多,如果你們真想重組,價格問題可以商量。”顯然,他們收回了此前說過的話。

關雲天跟老丁交換了眼神,“你們實打實地報個價,究竟不低於多少錢可以成交?”

“最低八億,少了這個價,就不要談了。”

“你們在多長時間內,能把債務處理乾淨?”

“最短一個月,最長三個月,可以把債權債務清理乾淨。”

關雲天若有所思地說:“好吧,談判就到這裡,我們需要跟管理層的其他同事做一番研究,你們回去也需要考慮債權債務的處理措施,等雙方認為時機成熟了,咱們再聯絡。”

送走了康潔公司的談判代表,時間已經不早了,因為連續跟三家公司進行談判,精力保持高度集中,考慮到老丁年近六旬,高強度的連續工作怕他身體吃不消,關雲天讓他休息幾天。

第二天上午八點過,老丁推門進入關雲天辦公室,“是不是該把談判情況做個歸納總結?”沒等坐下,老丁進門便問。

“不著急,我想讓你休息兩天再說。”

“休息什麼呀,又不是多累,睡一晚上就好了。上市問題已經拖了一年多,是該有結果的時候了,既然決定走借殼上市之路,現在又跟三家殼公司進行了深入交談,相互知道了各自的底牌,那就應該把事情早點定下來。”老丁對工作真是兢兢業業。

“好,你先坐下,我給你沏杯茶。”

“你別忙乎了,我自己來。”

端著茶杯回到沙發上,老丁問道:“總體而言,你對這三家公司印象怎麼樣?”

“印象嘛,看你指的哪方面,畢竟是ST公司,業績自然乏善可陳,他們三家都有各自的目的。要說幾位高管的為人,不愧是上市公司領導,他們考慮問題都很全面。”關雲天道。

“下一步重組,你傾向於選擇那家公司?”

“如果只考慮重組過程的易難程度,最後這家康潔公司起碼從表面上看,是最合適的重組物件,但他們在暗地裡究竟有多少債權債務,我認為外人很難摸透。要是考慮原公司的遺留因素,我覺得那家新銳藥業公司比較好。”

“也就是說隆昌建材公司出局了?”

“還不能說出局,這只是我的個人傾向,我認為在作出最終決定前,最好對每家公司進行仔細分析,選擇一家對昌達集團最有利的公司進行重組。”

“在局外人看來,三家公司其實各有特點,但只有適合昌達集團的,對咱們來說才是最好的。”老丁道。

“先說新銳藥業公司,他們要求重組後,在新公司保留一定的話語權,為了把先前的藥品做起來,這樣的願望可以理解,如果他們原來生產的藥品確實能治病,有市場,再投資進行廣告宣傳,甚至擴大產能,又未嘗不可?畢竟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應該拒絕好產品。”關雲天道。

“但那必須經過充分論證,詳細調研,證明其療效後,才能確定是否有繼續投資的必

(本章未完,請翻頁)

要。”

“再說主業為室內裝飾建材的隆昌公司,他們的經營理念是一味地做大規模,不顧產品在市場的影響力,這是一種魯莽的經營管理行為,他們還想在未來的新公司有一席之地,如果不摒棄那些不良理念,我看他們的願望很難如願。”

“要不就乾脆讓隆昌建材公司出局,把它排除在咱們的考慮範圍之外?”老丁建議道。

“最後這家康潔公司,他們倒很坦率,就是想把殼公司賣掉,然後拿錢走人,但這其中誰知道有多大的債務陷阱?在沒有弄清楚確切情況之前,我不主張貿然行事,如果惹上法律糾紛,那就太不值得了。”

“如此說來,事情倒很簡單,把隆昌建材和康潔公司排除在外,只剩下新銳藥業,直接跟新銳藥業公司合作就是了。”

關雲天想了想,“這只是根據這次談判的總體印象,對三家企業得出的結論,先不要聲張,上市這件事既然已經等了一年多,就不在乎再等三五個星期,這期間咱們按兵不動,靜觀其變,看看那三家企業有什麼動作。”

“從目前情況看,新銳藥業給人留下的印象最好,不過在等待過程中,要是康潔公司完成了債務清理,咱們將作何應對?如果隆昌建材主動上門尋求合作,又將如何答覆?”老丁考慮了多種可能。

“雖然對新銳藥業印象不錯,但咱們並沒有給他們任何承諾,也沒有完全排除另外兩家企業,這段時間不管誰主動和你聯絡,先聽對方怎麼說,然後該怎麼談就怎麼談,咱們的原則不變。”關雲天道。

“好,那就看對方有什麼動作。”

回過頭來,利用這兩三個星期的間隙,關雲天跟老丁正好籌措重組需要的資金,因為無論跟哪家公司進行重組,購買對方出讓的股權,終究都需要花錢。

“在短期內,整個集團公司能夠集中多少資金?”關雲天問老丁。

“因為要確保輪胎和煉油石化分公司的流動資金需求,集團公司這邊,短期內能集中的資金,大概只有三億。”老丁道。

“作為參考,康潔公司的全部股權出讓價不低於八億,新銳藥業和隆昌建材跟康潔公司的規模差不多大小,即使只出讓他們全部股權的百分之六十,需要的資金也不會低於六個億,現在只能集中三個億,重組資金至少還差一半。”關雲天道。

“關總,昌達地產公司那邊,應該也可以回籠部分資金吧?”

“說實話,要不是因為墊付華源市舊城改造的部分資金,這三個億完全可以從昌達地產公司拿出來,現在嘛,地產公司這邊我估計最多隻能集中一個億。”

“即使這樣,也還差兩億資金,要不讓咱們的民間融資平臺想想辦法?”老丁建議道。

“嗯,這倒是個辦法,我問問老常。”關雲天順手抓起桌上的電話,撥了一個號碼,“大哥,我是關雲天,現在忙不忙?”

“別管我忙不忙,有事你請講。”

“是這樣,最近集團公司這邊要對外重組一家上市公司,需要一筆資金,集團公司財務部和昌達地產公司湊了一下,把所有能夠動用的資金集中起來,現在還差三億,我想問問你們昌達擔保公司那邊,短期內能抽出多少資金?”

“短期內只能抽出一個億,因為就在半個月前,

(本章未完,請翻頁)

平臺向外放出了三億資金,期限是半年時間,你要是早打招呼,我不做那筆業務就好了。”老常覺得有些遺憾。

“哦,沒關係,能抽出一個億也不錯,你把這一億資金留著,估計一個月之內有用。”

結束通話電話,關雲天好像在思考什麼,老丁問道:“集團公司和地產公司能集中四億資金,還差兩億就夠了,剛才你怎麼告訴老常還差三億?”

“以康潔公司的報價作參考,即使新銳或隆昌建材向昌達集團出讓百分之六十的股權,也需要六點四億資金,我估計還有手續費、過戶費、更名費等等,這些亂七八糟的費用加在一起,咱們準備七億資金都不算多。”最為企業掌門人,關雲天考慮問題確實全面。

老丁反倒有點不好意思,“是啊,我把各種費用忽略了,那些雜費加起來確實不少。”

“加上擔保平臺這一億資金,現在還差兩億,這樣吧,差的這兩億資金我來想辦法,你專注於跟那三家公司接觸。”

以前遇到短期借款,一般情況下關雲天首先想到的是老孫的農商銀行,自從上次因為昌達地產公司融資,看見老孫態度消極,關雲天便對老孫產生了距離感,他認為老孫這人目光短淺,思想守舊,對新事物始終存在牴觸情緒。

關雲天撥通了農行劉行長的電話,告知對方他將登門拜訪。

半個小時後,關雲天進入農行大樓,徑直來到劉行長辦公室門口,因為是老朋友,事先又打過招呼,沒有敲門便推門而入。

“你這大忙人,這半年又在忙些啥?”劉行長抬頭問道。

“兩件事,第一,參與市裡的舊城改造專案,第二,昌達集團張羅了一年多的上市計劃,估計就要實現了。”關雲天在劉行長對面的單人沙發坐了下來。

“了不得啊!你真是個閒不住的人。市裡的舊城改造是大事,昌達集團上市,更是企業發展歷程中的里程碑,可喜可賀!”劉行長起身,從自動飲水機裡給關雲天接了一杯白開水。

“無論閒著,還是忙碌,不管怎麼過,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時,為啥要閒著呢?哈哈哈!”關雲天跟劉行長的關係,已經從一般朋友發展成為至交,相互交流早已變得非常輕鬆。

“你這工作勁頭和開拓精神,實在令人佩服,無論國營單位,還是私營企業,幾乎沒見到哪個老闆像你這樣勇於進取。”劉行長髮自內心地說。

“嗨,別看我這麼努力,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啥也做不成。”

“金融機構支援的企業多了,除了管理能力的差距,有些人根本就沒把精力放在工作上,關鍵還是你自身的勤奮和努力。再說,企業上市了,以後就用不著我們支援了。”劉行長道。

“你可別這樣說,到任何時候,企業都離不開金融機構的支援,即使上市以後,也只是多了一條融資渠道,並不意味著可以脫離銀行支援。這不,我今天就是向你求援來了。”關雲天道。

“我就覺得沒有事你不會到我這裡浪費時間,什麼情況?說說看。”

關雲天把借殼上市的情況向劉行長作了通報,“現在已經談的差不多了,估計月底就會有結果。”

劉行長提醒道:“借殼上市倒是一條捷徑,據說裡面也有陷阱,你們可得打探清楚哦!”

(本章完)<!--over-->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