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好的就午門外和菜市口見了。
劉岱就是這裡面運氣好的一位。
說起來,現在統攝百官的劉首輔,當年政治生涯的出道作品,就是一道彈劾摺子。
他彈劾的人,就是當時的內閣首輔胡元泰。
雖然每個朝臣,都免不了被彈劾。然而彈劾胡元泰,很不一樣,因為這是很危險的。
當然,劉首輔不是單槍匹馬,而是有計劃,有步驟透過政治手段推倒胡元泰的計劃中的一環。主使者是他當年的座師,而第一個出頭的椽子,是劉岱的同窗好友肖瑋。
這樣的安排也是有用意的,當年劉岱的老師,充分考慮到了事情的危險性,有意把劉岱上摺子的順序往後壓了壓,等形成風潮,和大家的混在一起。
“劉士昆有大才,可為中流砥柱。”所以,並不是劉岱運氣好,而是被有目的地保護起來。
肖瑋其人,時任都察院一名六品經歷。此人嫉惡如仇,性情剛直,集中扳倒的胡元泰的第一張摺子,就是他上的。
摺子上例數了胡元泰的十大罪狀,首先是思想方面,不敬皇恩,把朝廷變成自己的工具,然後是經濟問題,生活作風問題,造成很壞的社會影響,製造了饑荒和流民,軍事和外交上,是吃敗仗和不平等條約的始作俑者。
歷史上的大權奸,李林甫、秦檜和嚴嵩,成就也大抵如此。
劉岱的老師沒有錯判形勢,胡元泰進行了強烈的反撲,劉岱被趕到了南京翰林院,而肖瑋還沒有撐到午門,就在詔獄中死掉了。
劉岱那時還有些不解,為什麼明知道前途如此黑暗,還要往前走呢?
肖瑋在獄中爽朗一笑,“未有今日,不復聞者。”
先驅者的聲音,是暗夜裡的一點螢火,雖然渺小,卻能夠指引後來者。
劉岱雖然敬重肖瑋的人格和膽量,卻也反思起鬥爭的策略問題。
胡元泰能歷經風波而不倒,並不是因為他能力有多出色,或者多有人格魅力,完全是因為他擁有皇帝的支援。
皇帝需要一個聽話且舒心的代理人,首先是要一切服從於他,然後,如果能料理事務,讓他耳根清淨就最好了。
看起來並不難,但是卻很難做到。
劉岱的座師,在朝中極具威望,又才華橫溢,可他不屑於這麼做。不僅不做,還常常上摺子責備皇帝不上朝,迷戀修道。
座師身邊的下屬和學生,也都是如此,劉岱回想起來,真是一種令人肅然起敬的冥頑不靈。
明明一切的重點,爭鬥的關鍵,就在皇帝身上,你們卻主動放棄了。
所有人都在圍著皇帝拔河。而皇帝卻能四兩撥千斤。
明白了這一點之後,劉岱迅速調整了自己的策略和位置,與胡黨虛與委蛇,低調地幫助老師取得皇帝信賴,花了三年光陰,成功扳倒了胡元泰。
然而許多曾經的摯友,卻對他說,“你變了。”指責他不再秉持公心,正直坦蕩,而去玩弄權術,擅專利己。
這一次,不是生死相隔,卻一樣要與知交永別,劉岱知道,當人的成長速度變得不一樣時,無論有過多麼美好的曾經,分別都在所難免。
那就請不願改變的人們繼續堅守自我吧,而劉岱要向更高的權力寶座發起衝擊。
只要把握住了皇帝,這天下便為我所有。
朱凌鍶是劉岱仕途中的第三個皇帝,對於研究皇帝陛下,劉首輔很有心得。
天興帝剛愎自用,朱凌鍶他爹耳根子軟,這樣性格的皇帝標本很常見,但是小皇帝本人,讓劉岱有些摸不透。
他必須清楚皇帝的喜好和厭惡,透過喜好去討好皇帝,透過厭惡去打擊政敵。
然而,政壇老狐狸劉岱,居然不太能看明白朱凌鍶。
從小被文臣管束,沒有一點兒逆反心理,學習非常刻苦,像是要去考科舉;長在深宮,父母兄弟姐妹都十分奢華,沒有一個窮親戚,卻十分節儉;傳說幼年性情跋扈,如今一看,已經親切到了有點缺乏威儀的地步,朝野上下,沒有誰會害怕皇帝陛下。
不過也有十分執拗的時候,比如說造大炮,為了這筆銀子,甚至還坑了謝靖的老師徐程一筆。
唯一找劉岱要過的東西,就是謝靖,可是到頭來,謝靖除了多幹活之外,也沒落到什麼太多好處,到現在也只是正四品,很少給賞賜。
小皇帝無論何時見了劉岱,都是十分敬重禮遇的模樣,朝政大事都聽從內閣的意見,內閣的意見,就是劉岱的意見。
朝中上下,無論誰有事啟奏,別管好話壞話,哪怕是去罵他,皇帝也不會對那人流露出什麼不滿。
劉岱覺得,這皇上要麼傻里傻氣,要麼深不可測,他的判斷,時常在這兩者之間動搖。
他雖然可以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但是不知道皇帝的底線,就沒有打擊對手的核心武器。
其實,這也是何弦教的。
何弦說,皇上若是開口訓斥了一個進言的臣子,那其餘的人便都看在心裡,說話前就要掂量再三。
如此,便不利於廣開言路,兼聽則暗,長此下去,一定會出現問題,被人矇蔽,比如說胡元泰。
何弦把道理講得很淺顯,朱凌鍶很容易就懂了。
其實廣開言路這件事,對皇帝本人要求特別高,要心胸寬大,知識豐富,有大局觀,分析資訊的能力強,還要身體素質好,不能被罵幾下氣出就高血壓。
朱凌鍶自知能力有限,便把何弦的教誨,簡化成了四個字,“罵不還口”。
當然,朱凌鍶的“罵不還口”,也有客觀原因。
首先是在詞彙量上,他雖然已經很努力了,還是趕不上科舉精英們,尤其是他們興致一起,說話都帶對仗的,聽著特別有氣勢,朱凌鍶只能閉嘴驚豔。
其次就是,這些人就算罵皇帝,還是比較講究的,通常不直接說,而是用典,那麼多典故,朱凌鍶不見得都能記住,等搞清楚典故的意思,究竟是誇自己還是罵自己,已經錯過了回嘴的時機。
何弦雖然因為身體原因,沒法出仕做官,但畢竟是讀書人,在給朱凌鍶上課的時候,下意識地寄託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一個無論何種情況下都能虛心納諫、心胸寬大,絕不對勸諫者打擊報復的皇帝。
但是何弦由於不上朝,沒有親身感受過那個氛圍,也就忽略了一件事。
他沒有說,作為一個皇帝,在被罵的時候,要怎麼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要是謝靖知道,是因為這個,皇帝才老是委屈自己,一定要抓著朱凌鍶補課。
劉岱雖然摸不透朱凌鍶,但也掌握了他一個致命弱點,
他發現,皇帝是一個非常軟弱的人。
朱凌鍶非常害怕,奏摺裡出現人員傷亡的訊息,無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