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彩陶十三窯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造型完成之後,要對陶胎進行拍打滾壓,才能使泥條相互黏合得更加緊密牢固。

在仰韶文化中,出現了慢輪修整技術,在一些陶器口沿留有輪旋的痕跡。

大地灣、王家陰窪等遺址出土的陶罐、葫蘆瓶,底部出現修整時產生的正心渦紋,都足以證明慢輪的存在。

正心渦紋是將坯體倒扣在陶輪上,用工具從中央往邊緣修整器底時,逐漸移動而產生的紋理。

它不同於快輪製陶分割器底時,所產生的偏心渦紋。

雖然尚未發現陶輪,但在大地灣卻發現了從仰韶早期,到晚期成系列的製陶轉盤。

轉盤為夾砂陶,既厚且重,直徑大多30餘釐米。

早期轉盤中部隆起為一平整的工作臺面,晚期轉盤則在盤中央倒扣一陶盆。

仰韶晚期的一套器物,出土時就正好表現了製作中的情形。

陶盆倒扣在轉盤上,轉盤中間有一圈凸起的圓形泥稜,正好將盆固定於轉盤之內。

操作時轉盤置放於陶輪之上,直徑15釐米的陶盆底部,則成為盤築陶坯的工作臺面。

有的轉盤內部,還刻有許多以正中為圓心的同心圓。

藉此可將陶器圓形口腹部及底部,製作得更為規整。

有的轉盤邊緣部位有多個小孔,以便排出盤內製陶時流出的過多泥漿。

這套製陶工具及其細部精巧的構想,充分體現了我們的祖先,有著聰明的才智與豐富的創造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